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语言识别 >> 语言识别资源 >> 正文 >> 正文

智能投顾竟是个伪风口让机器对接客户问题在

来源:语言识别 时间:2023/6/2
北京如何安全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来源:券商中国

最近和一些金融业内人士分享金融科技在投资者关系中的应用等热门话题,让我感觉意外的是,智能投资这个前两年炙手可热的创新工具,资本疯狂追逐的风口,却成了遇冷话题,被行业大咖们谈论的时候,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咄咄逼人之势,反而给人疲态毕现、力不从心之印象,像极了北方立秋之后微凉的夜晚。

智能投顾到底怎么啦?

重要的不是IQ而是EQ

A股市场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说是阿尔法狗打遍天下围棋高手之后,寂寞难耐,于是乔装打扮潜入A股市场,本来以为可以随便割散户韭菜,结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而被散户割了韭菜,潜水三年,不仅没跑赢大盘,本金折损大半,最后只得挥泪斩仓,宣布从此退出A股市场,不再轻易涉足。

可见,要在鳄鱼潭里活得滋润,仅有聪明是远远不够的。

媒体报道,有许多购买了智能投顾服务的国内投资者反映,智能投顾名不副实,很少有跑得过大盘的,有的还笨得要死,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的。

所以,今年以来,还在拿智能投顾招徕客户的金融机构简直凤毛麟角,除非是自己实在没啥亮点。

难道是因为智能投顾在中国水土不服?或者说,国情决定了国人还是更喜欢人类投顾的服务?

非也。智能投顾在欧美这类成熟金融市场的表现,也差强人意,远远没有达到投资者的预期。塞缪尔·费舍尔说,“你们这个世界里的人总是大惊小怪。”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前不久,靠投顾模式起家的爱德华琼斯,决定放弃智能投顾业务。

在生态多元、差异化发展的美国证券经纪及财富管理行业深耕不缀的爱德华琼斯,几十年来依靠投顾业务在历次行业变革中屹立不倒,历久弥新。

现阶段,爱德华琼斯在全美拥有1.5万名投顾,客户数超过万,是全美最大的独立投顾机构。国内一些开展投顾业务的各大证券公司都曾将爱德华琼斯的独立投顾模式和轻型营业部作为模仿的对象。

若说爱德华琼斯在众多金融服务商中有什么出众之处,就是它追求客户质量远甚于客户数量,换句流行话来说就是追求较高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根据公开信息,全年爱德华琼斯斩获65.57亿美元净收入,与嘉信理财的74.78亿美元不相上下。

那么,以爱德华琼斯为代表的传统投顾机构到底是如何看待智能投顾业务的呢?

前几年,越来越多财富管理机构推出了智能投顾业务,包括那些原本声称不涉足该领域的公司。

爱德华琼斯的管理合伙人JimWeddle却说他们并不打算推出智能投顾业务。

理由是他们选择为那些谨慎的长期投资者服务,其中并不包括自主投资者以及对价格过于敏感的客户。如果定位于后者,或许不得不考虑推个智投项目。Weddle声称,客户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实现他们想要的智投服务,但爱德华琼斯宁愿放弃这个市场,把它交给别的金融服务商。

他们的服务理念就是利用技术改进面对面服务客户的场景,并且持续投入资源,确保紧跟客户的最新需求。

那些不随大流的公司,做了足够审慎的决定。

事实上,正是接入数字化运营的方式,使得爱德华琼斯与众不同。基于它们已有的业务组合,这种决定最终会使它们受益。

脱离了面对面沟通的智能投顾一开始就快速演变成了同质化竞争。

当前已有太多的数字化初创公司、银行、资产管理机构加入了智能投顾市场的竞争。美银美林推出了智能投顾项目,瑞银、摩根士丹利以及加拿大皇家银行也在筹备类似的业务平台。瑞杰金融之前声明说它不会涉足智能投顾业务,但最近又改口说会在今年年底推出相关的服务。瑞杰金融称,它的技术并不会应用于一个纯线上模式的智能投顾平台,而是会让这项技术为0名投顾人员所用。

到了最后,一个可怕的局面是,市场上的智投平台完全套路化,追求形式甚于服务本身。所有人都在采用相同的技术,相同的算法,相同的参数,然后,所有机构给出了一样的数字化财富管理方案,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结果,唯一被忽视的恰恰是客户的感性体验。

爱德华琼斯长期致力于寻找特有的业务模式。它在所有的高净值客群聚集区都拥有大规模的营业场所,而在乡村和城郊也有小办公室,这些办公室里常常只有一位投顾。

当客户迈进营业场所,他们往往是带着感性体验的。他们感觉被倾听,被重视。而当他们从网络渠道接入服务,并不需要动用全方位的观感,感性的体验转化成了功能性体验。

爱德华琼斯投入了可观的资源去建设数字化工具,尽管它们也将一些开发业务外包出去,但更多时候还是选择自主开发。按照他们的经验来看,如果你可以从一个技术供应商那里买到什么,那么别人也行。它不符合经营策略上的差异化。

金融科技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你需要时刻掌握客户和投顾们当下想要的是什么。尽管技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他们最终还是会回归到感性体验上来。

人更像机器,而机器更像人

凯文凯利在20年前出版的《失控》一书中预见了人工智能的今天,人与机器的关系:人更像机器,而机器更像人。

阿尔法狗也不是一天炼成的,有人相信,迟早有一天,智能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一定能做出比肩莫扎特的音乐、莫奈与梵高的画、里尔克与李白的诗……到那个时候,人类文明也就走到尽头了……过度的智能是一杯毒酒,我看见人类正在兴高采烈地将它端起,准备一饮而尽!

坦率地说,当下的很多大企业其实都在践行微软提出的ConversationalAI,可惜的是,目前的人机自然交互还处于积累阶段,还没有实现质变。而且这种人与计算机的自然交互,目前只是人工智能最年轻的研究领域。

微软所研究的人与机器的对话,研究非生命机器对于高级生命人类的理解,正在创造的是全新一代的人机交互方式。人工智能可以和人类对话,给人类的行为做出诸多判断和决策。

然而,新的风险也同步出现了,有一个可怕的缺陷是,机器可以学会躲避人类的控制。

比如,Facebook在实验中让两个AI聊天机器人互相对话,发现机器人竟逐渐发展出人类无法理解的独特语言,研究人员不得不对其进行人工干预。

换言之,两个机器人使用机器学习进行对话策略迭代升级,最终将导致机器人以人类无法理解的语言进行交流。AI自行升级的速度超出预期。

Facebook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机器人有时可以很好地胜任客服谈判的角色,甚至懂得使用“先假装而后承认”的对话策略。但是实验中机器人自行发展出新语言让人不安,人们或许可以从中一窥未来世界的样子。

语言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技能,Facebook的聊天机器人的表现刷新了人们的认知。机器学习在推动技术革新的同时,也带来了黑箱难题:AI的结论很英明,但其推理过程人类无法理解。人们提出过很多试图破解这个黑箱的方法,然而,机器能够产生非人类交流方式这一发现,还是让包括系统设计者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叹人类知识的有限。

正如莎士比亚的名句所表达困惑:

我不真的凭我的眼睛来爱你,

在你的身上我看见了千处错误,

但我的心却爱着眼睛所轻视的。

为什么体验如此美好,现实却如此残酷?我们的大脑为什么会自动忽略那“千处错误”,而“爱着眼睛所轻视的”?

事实上是,我们的大脑很容易会欺骗我们自己。正如马文·明斯基在《情感机器》中对人类思维的本质所做的深入剖析:人类大脑包含复杂的机器装置,并由众多“资源”组成,而每一种主要的情感状态的转变,都是因为在激活一些资源的同时会关闭另外一些资源,这改变了大脑的运行方式。所以,愤怒用攻击代替了谨慎,用敌意代替了同情。

且不说机器要在情商上达到人类情商的高度需要更长的进化时间,即便是达到了更像人类的水平,谁又能保证它通过深度学习染上人类的某些恶习,比如贪婪、恐惧、欺骗等等。

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智能机器的迷思慢慢会被打破。

可以战胜所有对手,却一定会输给人性

达尔文自传曾说过:在大自然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既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

智能投顾是一个新物种,它是否适用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法则?

在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眼里,智能投顾其实不可能凌驾于这个法则之上的。

这个在智力上远超人类投顾的新物种为何不仅没有快速取代人类,反而有可能被人类冷落呢?

问题出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上。这个能力跟智商关系不大,跟情商却密不可分。

没有人会去怀疑人工智能的lQ,但是,至今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人工智能在EQ上取得了真正冲突性的进展。

去年一度传来激动人心的好消息,说是人工智能都开始写诗了。人工智能的代表性“人物”——微软小冰,化身为“少女诗人”,被赋予视觉和文字创造力,看图生灵感,文思如泉涌,不过喧嚣了一阵子,就乏人问津了。

一个美好的愿景是,当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领域的顶尖高手,当具备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的智能软件超越了人类的识别准确率,如果更进一步,当具有情商、被赋予人类情感与创造性,可想而知,人工智能又会具有怎样的超人能力?

“人工智能创造的主体,须是兼具IQ与EQ;人工智能创造的产物,须能成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作品,而不仅仅是某种技术中间状态的成果;人工智能创造的过程,须对应人类某种富有创造力的行为,而不是对人类劳动的简单替代。”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博士的人工智能创造三原则提出表明,微软已经把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到了更远的地方。

一直以为,人工智能在逻辑计算上打败人类很可怕,没想到,有人开始研究机器直觉了,也即运算深深隐藏在底层,呈现出来的是直觉,比如人工智能可能会说:我觉得应该这样,或者“对不起,我原来的想法错了”,那样不是更可怕?要知道,直觉可是几十亿年进化给人类的最宝贵礼物。

一旦这个技术瓜熟蒂落,赵本山小品钟点工里边,出钱找人“唠嗑”的生意,就可以交给情感机器人了,“唠30块钱的嗑”这样的生意将不再是小品中的场景。

按照当初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面对步步逼近的人工智能,你要么积累财富,成为资本大鳄。要么积累名气,成为独特个体。要么积累知识,成为更高深技术的掌握者。但倘若你不去改变,就只能被社会淘汰,就只能失业。

然而,现实却无情地给了人类一个冷脸,在财富管理领域各行业一窝蜂地上马智能投顾服务之后,客户体验了一把机器服务,新鲜劲儿过去了,对智能投顾的信任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

毕竟,人性是金融服务中的核心要素,被重视是客户体验最重要的内涵。

未来,即便类似微软的情感机器人很好地解决了EQ问题,即便智能投顾可以战胜所有的竞争对手,最后,却很有可能还是会输给人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