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语言识别 >> 语言识别资源 >> 正文 >> 正文

英语已经盛极而衰外国网友有话说观察者网

来源:语言识别 时间:2023/5/31

今年初,特蕾莎·梅(TheresaMay)首相参加了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主办的“非凡英语”(EnglishisGreat)活动的启动仪式。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激发中国人对英语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活动的名字也许听起来有点像唐纳德·特朗普(DonaldTrump)名声不佳的“使美国重返伟大”(MakeAmericagreatagain),不过起这样的名字并非毫无根据。英语在全球从未像今天这样普及,而且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其他语言可以与英语相比。所有母语非英语的主要大国都认识到,英语是其国民应该掌握的第一外语,这门语言在全球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认定,全球能讲英语的人口已达17.5亿,几乎占到全球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中国,所有中小学都教授英语课程,中国人可以在学校里从零学习这门语言。而在欧洲,英语是欧盟的官方工作语言。在媒体行业,法国24新闻台(France24)用英语播放的节目时长甚至超过了其法语节目。在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每一架飞机上的飞行员和每一座机场的控制塔台都通用英语。  此外,英语还可以帮助某些国家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威信。例如,14年前,蒙古国(这个国家历史上从未与任何一个英语国家有过深入交往——原注)总理就宣布在其国内所有学校以英语课程取代俄语课程,目的在于将乌兰巴托发展为国际呼叫中心。在俄罗斯,每六个俄国人中就有一人能讲英语。

很显然,作为语言工具,英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具有国际视野的人们的第一选择,而且这种选择与其对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政治态度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其实,在全世界范围内(远远超过了当年大英帝国的势力圈或美国后院的范围),对英语全球通用语言地位的广泛认可距今不过才一个世纪。准确地说,英语扮演这一角色是从年《凡尔赛和约》(TreatyofVersailles,全称为《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与战败的同盟国之间签订的一份和约,其主要目的在于惩罚和削弱德国——观察者网注)签订的那一刻开始的。

为了体现对美国的尊重,《凡尔赛和约》的正式文本是用英语书写的,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用英语书写的国际条约。令我们内心颇感矛盾的是,虽然这份和约标志着英语地位的崛起,但它同时也意味着作为英语发源地的大不列颠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如果仅从语言本身的角度来说,英国是幸运的,继承其地位的是远在北美大陆同样讲英语的表亲。通常那种政治崛起与其语言崛起之间的时间差由于英美两国都讲英语得以避免了。即便当大不列颠在经济领域也开始出现衰落迹象时,各国人民对英语的巨大热情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这个国家长期以来非同寻常的地位。

从上世纪20年代到上世纪90年代,在美元逐渐取代英镑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过程中,美国在贸易、工程、通信、采矿、媒体、科学和金融等各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散。随后在本世纪初,发源自美国硅谷的数字革命和信息革命为这个世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一切都对最初由英国确立的英语世界地位的进一步巩固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随着美国软实力和美式文化在全世界获得进一步的影响力,这一地位的巅峰其实应该在未来某一刻才出现。

我们意识到,与美国影响力直接相关的英语影响力的增长已显露疲态。在当下的这个新世纪,南美、非洲,尤其是亚洲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数字已经比美国高得多(更不必提与英国和欧盟相比了)。在世界历史上,当下的确是个非常时刻。我们需要回答两个问题:英语的全球通用语言地位对于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来说真的是一种优势吗?英语未来还能够长期保持目前这样的优势地位吗?

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来说,语言带来的某些优势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天然掌握着全球最重要的语言工具,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取各领域的重要信息;对于那些高学历而且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来说,他们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更高。此外,当母语非英语的人们希望挤进讲英语的精英圈子的时候,我们这些天生就会讲英语的人还可以从中找到赚钱的机会。

仅仅在英国,英语教学产业的市场规模就已高达20亿英镑,预计年这个数字将增长到30亿英镑。全球英语出版市场规模也十分庞大,仅年英国就出口了价值高达14亿英镑的英语图书。

其实,英语的这一崇高地位是英国历史上曾获得的全球主导地位的副产品,就如同格林威治时间那样。亚洲国家也好、美洲国家也好,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都需要按照我们的格林威治时间来进行。

不过,当一门语言成为全球公共产品之时,我们欲长期维持在这门语言上的优势是很难的。如今,世界英语(WorldEnglish)仅仅与英国或美国保持着某种历史关联,熟练掌握这一交流工具不再是母语为英语者的特权。

由于英语影响力在全世界的扩散是一种自发的、未受到任何人为推动的现象,而且这门语言还被很多人称为“代表自由的语言”,鲜有人相信英语在全球的影响力会有衰落的一天。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一种语言的衰落并非十分罕见的事情。的确,一种语言的跨国通用语言(linguafranca)地位一旦得到确立,这种语言在人们心中会自动被某种光环笼罩。不过,当政治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时,这一光环也是很难维持长久的。目前,这种变化显然正在发生。

所以,人们自然会认为,当中国、印度或巴西等新兴强国在经济、政治(甚至也很可能在军事领域)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之后,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影响力也会相应在希望与之进行贸易的外国人群体中(以及更广大的人群中)获得提升。不过,这两个过程之间的时间差还是难以避免的。

如果中国获得优势地位,那么可以想象,届时全世界都会对亚当·斯密(AdamSmith)自由市场理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不再那么笃信不疑了。如果是其他国家最终取代美国,那么结果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也许伊斯兰教、佛教或印度教传统会随之获得更大的影响力。此外,不断进步的翻译技术很可能将消除人们之间的语言隔阂,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将有所淡化。无论形势最终如何发展,当下这种英语的绝对统治地位都很难再维持下去了。

类似的事情在17世纪就曾发生过。当时新晋全球性霸权国家法国为法语赢得了优势地位(法语与启蒙运动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维持该地位长达15个世纪之久的拉丁语荣耀不再。19世纪,在一些亚洲地区,波斯语的主导地位被闯入的俄国人和英国人废黜。而在那之前的年里,波斯语一直是亚洲穆斯林人口在文化、贸易和政治等领域的通用语言。

对于英语来说,当下的主导地位很有可能就是这门语言所能达到的巅峰了。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语言的荣耀维持了几个世纪,与拉丁语和波斯语相比可以说不过是“昙花一现”(aflashinthepan)。按照目前的趋势,英语地位衰落的时间轨迹很有可能与中国政治经济地位崛起的时间轨迹相重合,而中国人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年前。我们应该认识到,中文也是一门非凡的语言(Chinese,too,isgreat)。

下面是读者在这篇文章后的留言,观察者网选取部分翻译如下,仅供参考:

MeanAsCustard:“所以,人们自然会认为,当中国、印度或巴西等新兴强国在经济、政治(甚至也很可能在军事领域)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之后,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影响力也会相应在希望与之进行贸易的外国人群体中(以及更广大的人群中)获得提升”——还记得当年日本想买下全世界而我们大家都不得不吃寿司的那个年代吗?那并未真得发生(当然寿司还是吃了)。在我们谈论中国成为全球主导国家这个话题之前,我倒是想看一看,当陷入经济衰退时,这个国家会靠什么扛过去。此外,由于缺乏字母系统,将非中文的专有名词和概念翻译成汉字形式是很困难的。更进一步说,商务用语与在大街上聊天是不同的,全球商务人士有自己的文化,这种商务文化与某个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不大。

Robert_Hughes_88回复MeanAsCustard:继上世纪80年代的日语热和此前的法语热之后,最近在纽约和英国的一些私立学校里,那些傲慢的、自视甚高的家长们又开始对中文着迷了,他们把自己路还走不稳的孩子送进中文课堂,希望孩子们能沉浸在汉语普通话的环境里。以后当新的此类外语出现时,这一波中文热潮也会降温的。那些家长认为,当孩子们长大后,掌握汉语将赋予他们优势——其实除了能用中文点菜,再也不会有其他优势。原因很简单,雇佣中国人很便宜,而且与雇佣外国译员相比,中国人也会更信任自己的译员。中国的确会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经济体,不过中国人进行国际交往时还是会使用英语的。

Aguazul回复Robert_Hughes_88:我曾读过一篇文章,讲作者去中国硅谷寻找电子零件的经过,当时他们仅靠手机上的自动翻译软件就完成了任务,不过掌握一些中文还是非常有用的。中国已经在这一技术领域处于主导地位了,如果中国也主导其他领域该怎么办呢?能够以近乎母语那样的熟练程度使用汉语进行交流是非常有利的。在采购电子产品时,他们有一位常驻美国的母语为汉语的译员随行,负责与当地工厂之间的沟通。我们越与中国人一起共事,掌握他们的语言就越有必要。此外,从哲学和艺术角度来说,学习中文也是有用的,中国古代有许多此类典籍。学习中文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们的语言组织方式和思维方式,萨丕尔和沃尔夫曾提到过那些理论(根据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不同语言所具有的结构、意义和使用等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使用者的思维方式——观察者网注)。我有空的时候也在学习中文。如果我发现本地有不错的中文课程,我也肯定会把孩子送去学习。我能讲流利的西班牙语,法语也能凑合着用一下,此外我还能看懂浅易的德语。我喜欢法语,法语尤其在艺术领域很有用,此外去法国和摩洛哥时法语也能派上用场。我认为我的孩子可以将中文作为第二外语来学习,而且一定要有时间把它学到非常流利的水平才行。

Markmarkmark56:作为一个爱尔兰人,我发现下面这句话很有意思:“由于英语影响力在全世界的扩散是一种自发的、未受到任何人为推动的现象,而且这门语言还被很多人称为‘代表自由的语言’,鲜有人相信英语在全球的影响力会有衰落的一天”。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统治从都铎王朝开始,直到年才宣告结束。爱尔兰语和爱尔兰的盖尔文化遭到了很大破坏,爱尔兰变得更加“英国”了,英国人的所作所为基本上成功了,我们几乎都再也不知道自己是谁。降临到爱尔兰头上的悲剧之一就是英语在这个国家的普及。

Cadnodwydroed:英语享有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地位,因为它是美国的官方语言,而不是因为它是联合王国(UK)的主要语言。

distefano:我女儿16岁时曾在巴黎的一家旅馆里遇见几个美国小伙子,那几个美国小伙见我女儿能讲英语十分吃惊。我女儿不得不向他们解释——英语是英格兰人的语言。

JeanEmarre:“所以,人们自然会认为,当中国、印度或巴西等新兴强国在经济、政治(甚至也很可能在军事领域)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之后,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影响力也会相应在希望与之进行贸易的外国人群体中(以及更广大的人群中)获得提升”——巴西是一个很棒的国家,巴西人是一个很棒的民族,不过几乎没有迹象显示这个国家正在从政治层面崛起,而且令人遗憾的是,巴西经济如今也是一团糟。据我与巴西人打交道的经验,他们很为自己不尚武的传统感到自豪,而且他们历史上从未卷入过战争。

StonerKommentariat回复JeanEmarre:我也想不起几场有巴西参加的战争。

Maquisarde:下面提出一个问题:是否有可能用拼音取代中国的表意文字体系呢?据说所有中国孩子在学校里都要学习拼音,在输入文字时,中国人先输入代表某个汉字的拼音,然后再从所有符合该拼音的汉字中选择正确的汉字,那么使用表意汉字的现实意义到底在哪呢?当然,汉字很有魅力,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可汉字也给外国人学习汉语制造了障碍。更大的问题在于,汉字让很多中国人自己都很难具备良好的中文书写能力。

RECEIVE3:19世纪,法国将霸权交到英国手中;20世纪,英国将霸权交到德国和美国手中。在这一过程中,英语体现了上述各国语言所具有的某种共同特征。英语是第一门全球性语言,因为当时崛起的德国所使用的德语也具有与英语相似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而且荷兰人和北欧人也都能很容易地学会英语。更进一步来说,正如作者在文中指出的,实际上,所有的英语电影、英语流行歌曲、英语电视剧都作为全球文化背景发挥了英语教材的作用。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先从听说入手来学习英语。可如果人们从零开始学习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的话,初学者往往要先从阅读开始。

soundofthesuburbs:首先进入市场的生产商一般都享有巨大的优势。全球化是在英语享有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席卷全世界的。英语失去这种先发优势的可能性并不大,不过在做出判断时,永远都不要使用“永远”这个词。

Del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