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2期
语言生活研究
作者简介
肖俊敏
华中师范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急语言服务、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语言与身份认同。
张瑜
华中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国应急语言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文丨肖俊敏,张瑜
提?要?以新冠疫情暴发为分水岭,中国的应急语言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应急语言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相关理论探索平缓起步,政策规划逐渐重视,但应用研究相对滞后,应急语言尚未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第二阶段,应急语言研究成果井喷式涌现,“应急语言”概念的内涵表述日臻完善,理论视角进一步丰富,应用研究在总结国外应急语言实践,厘清相关术语,探讨应急语言产品研发、应急语言技术革新、应急语言服务团建设、应急语言人才培养、应急话语分析等方面全面开花。宏观思辨和个案研究成为最常见的研究范式。但当前研究在理论视角、研究范式、覆盖领域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应不断丰富应急语言研究的视角和主题,深耕应急语言分支领域,实现研究范式上的宏观思辨与微观实证互补。
关键词?中国应急语言研究;应急管理;语言服务;回顾与展望
一、引言
年“非典”危机后,中国全面启动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语言能力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应急语言的重要性得到空前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急需系统梳理。由于王立非()、张天伟()等学者已对应急语言相关的外文文献进行了详细的述评,我们主要聚焦相关的中文文献,以当前可以实现穷尽式检索的“语言生活皮书”系列和中国知网上近二十年间(~)发表的与“应急语言”相关的期刊文献作为考察对象。目前,也有一些专著和论文集论及应急语言问题,但除了李宇明()、王立非()和徐大明()以外,相关内容大都分布零散,不影响全局,所以暂付阙如。
由于“应急语言”的术语称名在年以后才逐渐趋于统一,我们在中国知网上检索期刊文献时(年9月20日),分为两个步骤:(1)以“应急语言”“语言应急”“紧急语言”为检索词,以“全文”作为检索条件,对~年间发表的期刊论文进行了第一次检索;(2)对“紧急情况”和“语言服务”两个词语进行分解,选取“紧急情况”的8个常用近义词语(“灾害”“灾难”“危机”“事故”“突发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和17个下位义词语(“地震”“火灾”“消防”“洪涝”“洪水”“洪灾”“台风”“风灾”“海啸”“交通事故”“瘟疫”“疫情”“疫病”“恐袭”“反恐”“恐怖袭击”“爆炸”),分别与“语言服务”的同义或近义词语(“多语服务”“应急翻译”“危机沟通”)进行组合,在“全文”条件下对~年间发表的期刊论文进行了第二次检索。
两次检索结果叠加并去除重复项,共得到篇期刊论文,经过人工逐篇筛查,发现与“应急语言”相关的期刊论文共篇。我们将从概念流变、发展脉络、研究范式等角度对近二十年中国应急语言研究的状况进行爬梳,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提出一些展望。
二、应急语言概念流变
应急语言这一概念出现较早,但其称名和内涵界定长期没有统一,在过去十余年时间里,相关研究从应急语言的地位、适用的场景、包含的语种、关涉的主体和应急处置阶段等多个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术语的选择也各不相同(详见表1)。
李宇明()较早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