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虽然在行业的飞速发展过程中,企业投资建设了大量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尚未打通,各系统呈点状管理,形成了“信息孤岛”,数据之间无法在各系统间传递,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需要立足于自身基本发展情况,探究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关键模式,确保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能得到相应的控制,进而将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作用发挥出来。基于风险控制视角,建设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相关人员需要提前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并且及时找到负责人,在发生风险问题时尽早提出解决方法,获得真实的财务数据与信息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助推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基于风险控制视角的企业财务信息化面临的风险问题
1.财务信息化制度风险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涉及产品的种类及业务类型逐年增多,涉及到的财务数据更加复杂,企业的经济活动数量也逐渐增加。在资金的使用以及流动过程中,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制度,若财务信息化制度不完善,则会导致财务管理风险问题增加。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对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财务人员需要对专业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还要拥有良好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是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存在实际情况不理想的情况,在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未充分考虑财务管理的需求,也未完全考虑公司整体的内控管理需求,忽略事前风险管控工作与事中的延伸管理工作,财务信息化制度建设缺乏科学性,不利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发展。
2.财务信息化管理风险
在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优化内部经营框架,并且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信息化建设层面,加快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脚步。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研究了解到,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综合性管理体系,也没有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存在凭借主观臆断开展财务管控工作的情况。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企业没有对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或是存在监控力度不足的情况,内部监控不到位,无法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求。另外,企业没有对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权限以及功能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得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规范的标准,工作流程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在进行财务工作时,以人员为主,不是以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结果为主,进而引发财务风险问题,无法达成企业的预期发展目标。
3.财务信息化建设披露风险
企业要想实现长效发展,就需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质量会对企业的发展情况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企业需要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进行财务信息分析与整合工作,还需要将数据信息公开,确保数据信息内容保密,不能将企业的关键信息、行业安全信息以及相关数据公开。但是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内部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财务信息化资源无法实现共享,甚至影响各个部门的有效交流与沟通。此外,企业还存在财务信息化软件存储基础数据不准确的问题,财务人员没有对财务信息进行核对,使得企业面临财务信息化建设披露风险,导致财务管理效率降低。
4.财务信息化人员匮乏
企业搭建财务信息化系统,需要既懂财务管理又懂计算机语言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企业在推进信息化系统的进程中,设计系统的人员是IT技术人员,虽然项目组配置有财务人员,但是存在沟通障碍。IT技术人员听不懂财务的语言,财务人员也没有办法将财务语言转换成计算机语言,最终导致设计出来的系统难以满足财务管理的需求。但是,当前国内大多数财经类院校已经开设会计学大数据方向实验班,学校所属的经济信息工程学院也设立了电子商务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人工智能系等前沿课程,同步要求学生辅修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语言、大数据处理的同时,也学习了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从未来的人才输出上来看,可以弥补财务信息化人才的空缺,也为企业未来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线曙光。
5.业务审批流程冗长,信息处理效率低下
企业涉及的业务流程较多,出于风险接受能力的考虑,设置的审批流程长短不一,业务提交的入口路径太多,财务人员需要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处理,影响审批效率及经营效率。并且在后期的数据整合过程中,增加了数据处理的难度,难以满足公司的经营管理需要。
二、基于风险控制视角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思路
1.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信息化制度
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工作人员都应当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并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环节中的风险因素有基本的了解。财务人员需要了解自身的基本工作职责、范围等,还需要对义务与权利有基本的了解,并且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前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在发生了风险问题以后,尽早给出应急处理方案,对其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做好防范工作,确保风险控制工作贯穿于各项财务活动与经营活动中。信息化时代环境下,信息化技术给网络风险问题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所以企业需要对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蕴藏的风险进行分析。
在完善财务信息化制度时,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建立基本岗位责任制,在内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财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职责,若产生了财务风险问题能及时找到负责人,并且提出配套的解决方案,规避各个部门人员出现推诿责任的现象,真正做到专人专管。②对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权限管理有充分的了解,使得相关人员在财务信息系统中获得的信息符合权限范围,登录的系统也需要利用正确的用户名、匹配的密码等。③为了确保财务数据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就需要结合相关的规定,明确的规定财务信息输入时间,并且遵循各项财务管控制度。④企业需要对财务信息化建设阶段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知,还需要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而为企业安全存储、处理财务信息数据提供良好的保障。
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搭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作为核心支撑,促进各项财务管控工作顺利开展,发挥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效用,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化平台。而利用具有统一性的信息化平台,可以确保企业对财务信息及时性的基础需求,并且高质量的对资金使用与分配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发挥出实际的功能模块作用。要想提升财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就需要促进与信息系统开发公司的紧密联系,及时做好系统更新与维护工作,保证财务系统的服务性。
2.落实财务信息化监督管理体系
基于风险控制理念视角下,加快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脚步,最关键的就是需要搭建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监督机制。建设的核心则是企业财务数据、信息,要想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实效性,相关财务人员就需要做好各项经营活动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企业的经营性采购行为、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来说,需要确保风险监督管控工作到位。企业财务人员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并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参与到各项财务经营活动中。另外,为了确保财务信息化监督工作的实效性,企业需要搭建独立的监督机构,并且安排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管控,设立单独财务监督岗位,其拥有职权进行财务核算工作,对企业的内部资金进行合理优化与分配,进而不断提升资金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此外,信息化系统还可以对重大活动进行预警,尤其是大量资金流动的活动。财务人员需要做好经营活动综合效益的可行性分析活动,以此避免经营风险而导致的资产流失问题发生,还可以切实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
3.加强信息系统控制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情况
会直接影响财务信息化水平,也属于做好风险内控工作的关键。在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增加资金投入,并选择实力更强的服务供应商。企业可以面向社会公开进行招标,并选择系统功能符合自身基本特点、价格处于合理范围内的供应商。此外,做好合作供应商的资质验证工作,提出可行性较强的设计方案。随着项目的不断落实,企业需要清晰的了解部门实际分工情况,并做好信息化系统构建质量的把控工作,促进项目顺利交付使用。在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操作合规性,并且合理的设定权限,不能出现越权访问的情况。此外,还需要进行信息系统、财务数据的加密处理工作。相关的操作人员需要在验证身份以后才能进行操作,并利用这种控制的方式,对已经授权的业务以及没有授权的业务活动进行控制。最后,在信息系统中加入数据检测的手段,并且做好数据存储前的检测工作。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识别,能发现与企业历史完成情况相关的数据,如果数据存在偏差,则可以及时的调整,以此确保财务信息准确性。
4.重视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控制的关键就是顺利达成各个部门的运营发展目标,并且切实提升企业的综合盈利水平,也是财务内控的核心手段。第一,为了能满足当前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应当在各个部门内部培养更多的专业审计人才,不仅要对财务管理知识有基本的了解,还需要掌握熟练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在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借助财务软件分析的方式,了解企业整体运营活动中的问题,并顺利的达成基础战略目标。第二,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无法应付当下存在的工作问题。企业可以邀请其他机构、组织的专家,建立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体系,切实提升财务内控水平。第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财务软件、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思考,并且通过建立可行性方案,分析信息系统的功能、准确程度等。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