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语言识别 >> 语言识别发展 >> 正文 >> 正文

切分语句是学会阅读的基础

来源:语言识别 时间:2023/6/8

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阅读是个问题吗?

对于会阅读的人来说,根本不是个问题,他们在书海中畅游,任意采攫书海中的珍珠;他们在文墨中挥舞,潇潇洒洒尽是文章。对于他们,阅读一点儿不是个问题,但对于老师、学生来说,阅读就是个问题,还是个至今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的产生

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学生真笨啊,一点儿也不会读书,教了这么多遍,还一点儿不会。”学生觉得很委屈,我已经很认真读了,怎么就不懂呢?学生家长更是烦恼不已,这阅读我怎么辅导啊?大家都感到阅读难,真的好难!

学海无涯舟怎作,书山有路径哪寻。

二、怎么办

问题犹如拦路虎一般挡在前面,怎么办?是畏难不前,还是勇往直前?勇往直前!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告诉你:

切分语句是学会阅读的基础。

切分语句的益处,你知道吗?学会切分语句的益处有很多。

如何找到学会阅读的切入点呢?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不瞒你说,我曾经也为之苦思冥想!

丢下语文教学参考书,直面课文,直面阅读问题。

我想,凭我的资历,我读不懂的,学生有几个能读懂?我不会做的,学生有几个能会做?

凭着不服输的性格,我自认为的。由慢读到快读,由一口气快读到疯狂式快读;阅读量不够,多读:练习量不够,多练!题海战术,小菜一碟!

没想到,同组的老师说了,俺要照顾老婆孩子,有空还要打打篮球、打打牌,娱乐娱乐,你一天到晚搞那个教学,不是有点那个了吗!

同班的老师也说了,你当语文老师,还当班主任,学生都学你语文了!有老师给我个好建议:自学英语最难,没有事,你就去学点英语玩吧!于是,一个三十好几的人了,就从a、b、c一点一点学了起来。

读者,背着,背着,读着。山中不知岁月快,梦中不知何时醒。有一天我恍然大悟,是什么:学会了26个字母,就等于学会英语了吗?我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

就跟我学会26个字母,不能理解英语课文一样,学生认识那些汉字,不代表学生就可以理解那些文字的意思了!

这里有认知上的障碍啊!要学会切分语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语句的涵义,理解了语句的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意。

至此,我终于自认为找到了阅读的切入点,就是切分语句。

三、切分语句的作用

切分语句的作用,我认为最基本的有这样几点:

1、有利于学生打破阅读认知障碍

阅读认知会有障碍?

阅读障碍症简单说来它是一种大脑综合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不能协调而引起的一种阅读和拼写障碍症。要特别注意区分它和那种因为智力低下而引起的阅读障碍症,相反很多患者是智商极高,甚至包括天才型的人。像达芬奇,爱迪生,爱因斯坦,肯尼迪在儿童时代都被认为成绩极差的“笨孩子”,最后科学家发现他们都属于阅读障碍症的典型例子。它的表现特征主要反映在识字阅读方面,其原因也是复杂而多面的,但儿童时期可以进行科学的矫正。①

切分语句有利于学生打破阅读认知障碍。

有些学生,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不会阅读,个别是有阅读障碍症,但大部分学生是出于认知上的不足,是完全可以学会阅读的。通过切分语句的练习,把学生以前就具备的认识事物的能力与阅读认知事物有效地连接起来,学生的阅读就是继续认识身边的事物,就是继续完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2、有利于使阅读行为由隐性走向显性,易于操作

阅读行为本身是一种隐性的智力活动,是大脑的内部操作活动。一般来说,是难以观察到的,只能通过间接的阅读结果来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阅读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如何培养阅读能力,至今还是个难点。

切分语句的练习,能把学生隐性的阅读智力行为转换为显性的操作活动,使阅读操作变得一目了然!

3、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就是利用书面文字获取和理解信息的能力,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智力技能。

切分语句的练习,使学生意识到:以前是从父母、伙伴那儿学习,是自己亲自所看、所听等。现在,是通过文字进行学习,只不过是换一种方式认识事物,认识周围的世界。

由不会到会、由生疏到熟练,随着切分语句练习的展开,进而理解语段的主要内容,接着理解全文的内容。

4、有利于师生展开文本对话、交流

随着切分语句练习的不断深入,围绕着语句的话题、语段的话题、全文的话题,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各自从自身的认识、自身的理解,来不断的进行交流、研讨。使师生的对话有所本,有所依托,可以有效地避免不相干内容的干扰,提高师生交流的成果,大家都能从阅读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

大家的对话、交流,都是针对同一文本进行,只不过是各自理解不同而已,从而使师生平等对话走向现实,而不是仅仅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5、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在现实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面花了大量时间,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而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却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低下。

这不争的事实成为语文老师心中难以言说的痛!究其实质则是阅读教学的高投入与学生的低成效之间的矛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全力追求的是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接受所传授的知识,并转化为相应的能力。但让人感到困惑的是:这些知识只是被学生部分地接受,而有些学生则根本没有接受到多少。太令人遗憾!

通过切分语句的练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切分练习中得到不断地提高,可以全面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减轻老师的负担!

6、有利于语文教学科学化研究

语文教学科学化研究,在国内还属于空白,进行研究的人较少,科研成果也不多。但国外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有很多具体的研究,有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化的规范,对语言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而语句切分具有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可验证性,对同一文本、同一语句的切分,可以进行大范围、大面积的研讨,使之具备科学性、规范性,进而扩展到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进一步促进语文教学科学化的研究。

四、切分语句的理据

1、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在现实中,人们对语言的性质及其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语言学家的观点更是互相冲突,但不管有多少语言学流派,有多少语言教学观点。

但是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是现实的人在使用还将继续使用语言。语言文化虽对人有所影响,却是人自身在进行自我抉择,选择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并用语言来与他人进行交流。

一些语文教师纠结于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等名词术语之中,有些人更是迷失在其中而难以自拔。

自古以来,语言就一直存在。

只不过一些语言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语言延绵发展到今天。对语言的研究也是在一直进行,各种语言学流派、观点更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纷纷走上历史的舞台,演出自己的精彩。

但历史发展到今天,有哪一个语言流派,哪一个语言学家敢说自己的流派、自己的观点是唯一正确的!

在科学还需要证明自身是科学的今天,还有什么值得我们跪拜!

简单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人文性与科学性从来不是一对冲突的概念。

人文科学反对的是宗教神学,宗教神学的奇谈怪论、玄虚话语被实实在在的关于人本身的科学所取代,人性是对神性的反叛!

科学反对的是迷信,迷信与科学才是一对有着历史恩怨,难以分离的观念。

在科学难以照到的地方,迷信就会大行其道!

人文主义者反对宗教神学的武器就是——科学!

我们要学会以人的眼光来看问题,以现实的人的眼光来看世界。

正如普罗塔哥拉的名言所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现实的人已经在使用语言来交际,还将继续使用语言来交际。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有助于人们破除语言的神秘性,有助于语言回归到自己的本质——人们的交际工具。

所教的学生已经在使用语言,就说明对于学生来说,语言已经不是能不能学会的问题了,他们实际上已经学会了,而是能否在交际中使用好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的问题,是从用口语交际到用书面语交际的问题。

对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已经在使用汉语来进行交际活动这一事实,对于学生来说,语文就已经不是学会学不会的问题,而是学好用好这一交际工具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变成让学生学习怎样用语文这一个交际工具来更好地完成口语、书面语的交际功能。

吕叔湘先生就早已意识到对语言的研究应多途径进行,强调要加强语言的动态研究。他说:“静态分析研究很重要,是根本,但是不应当到此为止,用一堵墙把自己圈起来。语言不存在于真空,语言是供人们使用的。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这就是语言的动态研究。”

2、语言是人对世界的认知

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人们交流的内容是什么呢?

是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包含外在世界在人内心的反映,人本身对这个世界的体验、情感。

对于一个现实的人而言,世界对他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这一点,已经有不少科学家提出见解,纷纭复杂,各有见地。

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总是处于一个固定的时空点,出生的时间、地点不是他能选择的,父母也不是他能选择的。

据科学家研究,一个人在胎儿期间,外在世界已经对他产生影响,外在世界的声音通过振动会传到他的脑海里,他已经可以对外在世界的刺激有所反应。他的神经系统已在对这个世界进行建构。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娘胎里就已经开始认知这个世界。

随着时间的发展,他逐渐从婴儿成长为儿童,直至长大成人。他先学会用口语来表达他的感受,慢慢学会用书面语来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这个世界是什么?

这个世界是个物质的世界,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各种事物,各种事物的整体组成我们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由时间和空间构成时空轴点,各种事物就在这个时空中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发展演化。

他先认识了父母、亲人,再认识到邻人,同学、朋友,直至意识到他人的存在!进而反思自身的存在!世界从外到内全部展现在他的面前!

语言的内容反映的就是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是这个人对各种事物及其关系的认知。

语句就是人对某一事物及对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关系的认知。

他的语句的总和就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3、语言是有用信息的传递

信息因其有用而被传递。

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因为有用。无用的话语称之为废话,浪费别人的时间和精力。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过于浪费,人类就是在慢性自杀。

自然界的优胜劣汰,使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保存有用的,抛弃无用的。

反映一切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单位是信息。

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年,数学家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创建一切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单位是信息。②

因此,语言传递的信息是有用的信息。

为什么要传递有用的信息呢?因为有用的信息有利于这个人的生存,有利于这个人的发展。

4、语句是组段成篇的基本单位

学生使用的语文教科书中,阅读篇目占有很大的比例。阅读学习内容由一篇篇课文组成,而每一篇课文都是名家名作,再加上语文教科书编写者反复的审核。

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是符合汉语规范的典范。

通过学习这些典范性的例文,学生要在以前生活、学习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书面语来更好地表情达意,通过书面语来开阔自己的视野,进一步把以前对世界的认知,建构得更加丰满、更加具体,与他人可以进行更加畅通的交际,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潮流。

这一篇篇典范性的课文,其形式与内容,经过时间和时代的冲洗,成为意义丰富的语言篇章,简单地称之为语篇。这些编入课本的语篇,由一个个语段组成。而一个个语段又是由一句句的语句构成。

语句因此成为组段成篇的基本单位。

当然,语句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切分,探究其细微的构成成分,如词组、词、语素、字等,但那是一些语言学家的工作,他们干这个更加的专业,我们语文老师就不要抢语言学家的活了。

不用说,抢过来也干不好,因为语文老师不是按照语言学家那样进行专业培训的,我们语文老师只要能把他们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就是很不错的了。

但是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进入交际的是语句,语句才是语言使用的基本单位。

语用学是什么?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科,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换一个角度来理解,语文老师和学生都是语言的使用者。

老师用语言来教语文,学生用语言来学习语文。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的交际;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的目标还有语文考试,要争取考出优秀的语文成绩。语文考试考什么,就要重点学什么,重点练什么。

5、语句是表达完整意义的基本单位

对于语句的研究,语言学家的表述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随便翻开一本语法书,或任何一本语言学书籍,都可以看到,在此就不多说了。

语句是表达完整意义的基本单位,还是有所公认的。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语句可以说是最小的具有完整意义的交际单位。

这里面的“意义”,更是涉及到更多的方面,更多的层次。有语言学家为此立说,也有哲学家为此阐述,在这里难以一一进行列举。

对于一个人而言,他想向别人传达什么样地意义呢?

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他对这个世界的体验,这个世界既包含外部的客观世界,也包含客观世界在他内部心理世界引起的反映。

他存在,他思考;他的思考,让他意识到他和这个世界的存在。

他和这个世界中其它的事物一样是这个世界的存在者。

但他是独立于其它事物的存在。为了他的存在,他需要改变这个世界,以利于他更好地生存。为了能更好地改变这个世界,他需要对这个世界有更真实、更全面的认知,为此,他与他人交流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这就是交流的意义之所在。

语句就是一个人与他人交流他对这个世界的事物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认知。

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语句表达是线性的,一个语句只能表达出他对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某一个方面、某一个侧面的认知。

一个语句的展开就是他对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某一个方面、某一个侧面的认知的展开。

6、语句的实义切分

切分语句的方式有很多,不少语言学家自己都有一套独特的切分语句的方法。汉语的一些语法深受西方的影响,西方的拼音文字与汉语的汉字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搞的夹生不熟,这么多年过去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语法适用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

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历史源远流长,至今还在延续的汉语好像没有什么语言规则似的。真是令人无语呀!

但是,也有一些专家们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的表音文字属于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两者并行不悖,有着不同的认知途径。

几千年来汉字负载着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一起超越时空,与时俱进,自立于世界语言文字之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命脉”、“灵魂”、“根基”。她从诞生至今从来就是“延续时间最久、语音词语语法最独特的”语种,难于从所谓的“意音文字”演变成“拼音文字”。

在20世纪70年代,有西方学者李讷和汤生对汉语的语言类型提出了一个新的见解:

汉语是主题占重要地位的语言,汉语的基本句子结构表现为“主题——述题”关系。

一批当代中国语言学家如李宝嘉、申小龙等对此进行了学习引进,对汉语展开了新的研究,在中国的语言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的范围、层次却不尽人意。

语用学家维索尔伦也认为:

“话语这一术语应于指任何一个由同样的人产出的具有明确的开始与结尾的语言片段,而不管该片段有多长,有多少种发话声型。”③

刘焕辉先生对话语的结构分析也提出了具体的论述:

“借鉴捷克语言学家V马泰鸠斯创立的实义切法,……是提出话题实义切分法来切分话语的各级单位及其内部结构,即根据连贯性的话语由最大交际单位到最小交际单位的大小题,按实际意义切分出话篇、话段、话丛、话句等话语单位来,分到话句为止就不能再切分了;……实质上是一种功能、意义的分析法,它是以交际功能和语义组合为着眼点,从语用平面来切分的,……这里所谓的‘话题’,是指各级话语单位表述的出发点或曰对象,代表已知信息用T表示;述题代表新信息,是用来说明话题的,对听读者来说是未知的新内容,用R表示。”④

从刘焕辉的观点出发,再结合前面对事物认知的论述,我们可以利用语用学的实义切分法,把语句分为话题部分和说明(陈述或述题)部分,即“话题+说明(陈述或述题)”式的功能性结构切分。

话题是言语使用者谈论的对象,所指的是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关系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侧面,是语句的出发点。

说明(陈述或述题)部分是对话题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展开,进行陈述,进行说明,所指的是他对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关系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侧面的认知。表明言语使用者对语句话题某一方面的内容的认识和见解,是语句语意表达的重点。

语句的话题所指,包含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某一个方面、某一个侧面的内容。由于受到言语线性结构的制约,语句说明(陈述或述题)部分只能从话题的某一方面内容一一展开进行陈述、说明。

五、切分语句的原则

1、明确切分语句的适用性原则

切分语句适用于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现代文来说,适用于白话文的各种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也包括各种实用文体,对于现代诗歌适用性不强。对于文言文来说,适用于文言散文类文体,对于文言诗词适用性不强。

2、明确切分语句的对象性原则

切分语句适用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阅读能力不强的学生。对他们不能放任不管,任由其自己发展,必将影响语文学习的质量。成绩好的学生老师都喜欢,但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不得不面对许多语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切分语句的练习就可以起到非同于一般的作用了。有希望总比绝望要强的多!

3、语句意义优先的选择性原则

切分语句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语句的内容,切分语句本身不是目的。因此,不必追求语句切分的唯一性,过分追寻语句切分形式的绝对正确性,为了切分而切分。通过语句切分理解了语句的内容,理解了语句的意义,已经达到了目的,何必为了手段而放弃目的呢!

形式是为了表达意义,一定不能忘了意义优先的语句切分原则。

4、宜简不宜繁的简化性原则

切分语句宜简明,不宜繁琐。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用简明的切分法。简明易于令人理解,繁琐易于令人迷惘。实用的都是简洁的,实用的都是高效的,因其实用而才用!

六、切分语句的方法

语句切分的方法已经在不少篇文章里作了示范,还拍了不少示范切分语句图片,还有我的部分学生在视频里作了展示,感兴趣的可以去搜看一下,在此就不再重复详述。下面对一些要注意的方面再提示一下,关键是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能够熟练地对语句进行切分。

语句切分为两部分:话题部分和说明(陈述或述题)部分,两部分之间用“//”进行切分,“//”前面的文字下面用双横线(或横线)表示话题中心词,“//”后面的文字下面用单横线(或不画线)表示说明(陈述或述题)部分的内容,如“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中,“一切”、“山”、“水”、“太阳的脸”表示话题部分,“//”后面的文字表示对话题的展开部分。”用“0//”表示话题省略,可以从上下句语境中进行还原。

语句不能脱离语境,即上下文来理解,因此所选语句示范最少都是选择一个语段,在语段中理解语句。

1、短句的切分

短句的切分比较容易,只要老师说明一下,学生就会知道怎么做,如朱自清《春》中简短语句的切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0//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0//闭了眼”是谁闭了眼,从语境中可以看出,是指看花的人,话题不出现不影响语意的表达。

2、长句的切分

长句的语句切分有一定的难度,有些长句很复杂,会有不同的切分方式,可以采用前述意义优先的原则和易简不宜繁的原则,进行简化,宜采用小句的切分方法,按照短句的方法进行语句切分。如朱自清《背影》中的一句: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0//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这是一个长句,有人认为“//”切在冬天后面,但是语句后面的内容就不好解释了,实际上,碰到这样的长句,就可以简化,因为语句就在那儿,只要不影响语句的意义就行了“0//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中的“0//”可以看作是承前省略,可以根据语境补充出来,得出指的是“那年冬天”。语句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事物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认知,因为“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所以称“那年冬天”是“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那年冬天”作为起始语,点明时间,后面的内容不是直接围绕它展开,有了隔断,相当于语句中的独立语,起到时空轴点的作用,定位时间、空间,汉语里,这样的句式有很多,都可以作此处理。

再比如老舍《济南的冬天》里语段中的例句: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最妙的”是“的”字结构作话题。“看吧”、、“看着看着,”、“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就是下小雪吧”,可以看作是语句中的独立语,点明时间、空间、视点、条件等的变化,切不切分不影响语意的理解,可以简化,不进行语句的切分。“山坡上”也可以如此处理,那么原句的切分变成“山坡上(独立语,不用切分),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因为不影响语句意义的理解,都行!不必过度拘泥于语句形式的切分,意义优先。

3、复句的切分

复句的切分最为复杂,可以参照长句的切分方法,化繁为简,以小句的切分为主。复句之所以复杂,就复杂在复句所反映的事理之复杂,以小句的切分为出发点,分析所反映的事物及事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反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复句的内容。有时候,长句与复句之间是难以区分的,因为标点的使用是随着作者的喜好而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对复句的切分要特别注意语句切分意义优先的原则和宜简不宜繁的原则。

4、文言句式的切分

文言文的学习真的有点太难,令师生难以入手,背了忘、忘了背,反反复复,令人不得不产生畏难的情绪。对文言语句的切分,传统的语法碰了壁,致使其威望急剧下跌,不得不从语文教学中退出。

但使用文言的古人不也把文言文用得出神入化吗?那一篇篇优美的文言名作千古流传,不就是文言文能够理解、能够认知的铁证吗?跨越时空,古人也有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作为在历史上存在的人,自有其相通之处。

对文言文语句的切分,更不必拘泥于形式,更要注意意义优先的原则和易简不宜繁的原则。

下面选择一些文言文来说明如何进行文言语句的切分,以供大家参考。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例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句中的“天”为话题,展开到“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句中的“人为话题,展开到本句末。

“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中的话题省略,从前文可知应为本段中的前文“人”。代入本句,意义完全通顺。

七、怎样学习切分语句

1、语文老师要会切分语句

切分语句,对于语文老师来讲,并不会有多少难度,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极易上手。

有些老师会说,不切分语句,也能教好语文。那就继续发扬你的优势吧,每一个老师都有其擅长之处。

有些老师会说,这是哗众取宠,我就当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既然能忍受领导的有心无意的批评,其他老师的轻视,那就继续活在自己的梦中吧。

有些老师会说,题海战术很不错,还可以借机收点资料费,多好。但是,不要忘了,你的身体健康,国家减负的决心,乱收资料费的后果。

语文老师学会切分语句,将会使自己的阅读教学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语文教学特色。

2、教会学生切分语句

一开始进行语句切分时,不要急躁,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先自己向学生进行示范如何切分语句,通过几篇课文的示范,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语句切分。

学生开始不理解,就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回忆以前是怎么认知世界的,从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回想自己是如何慢慢与自己的周围事物建立起联系,建构起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图示。

要让学生把以前的认知事物的方式与阅读认知世界建立起联系,慢慢地不知不觉间,学生就可以自己去切分语句啦。

3、学生学会切分语句

学生语句切分的练习,有一个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这是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只要坚持不间断,时间一到,学生自己就会了。有的学生需要时间长一些,有的学生需要时间短一些,俗话说,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老师一定要抱有信心。学生熟练以后,对于写作能力,也会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八、行动造就梦想

当你的学生自己会阅读,会自由的写作,而你却只要投入较少的时间,较少的精力,你会由衷地感到内心的喜悦。

当你不需要语文教学参考书,可以自由地与学生共享学习的快乐时,你会从你的教学中得到快乐,语文教学再也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与其空想,不如行动起来,试一试,行动造就梦想。

附:完整例文语句切分示范(供参考)

现代文:《白杨礼赞》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0//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0//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0//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文言文1:《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0//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0//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0//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文言文2:《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0//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0//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0//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0//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0//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0//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0//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

①②,来源见百度百科。

③(耶夫维索尔伦《语用学诠释》第页清华大学出版社年版。)

④(刘焕辉《言语交际学教程》第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年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