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宠物动作翻译系统新民晚报记者陆梓华/摄(下同)宠物动作翻译系统、手机低头族智能识别系统、校园食堂防浪费系统、投篮姿势评价系统、眼保健操规范动作识别系统……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一群上海的中学生带来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昨天,由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商汤科技、上海联通协办的第二届“AI未来”高中生人工智能创新峰会在商汤科技大厦举行。一个个源于真实生活场景的课题令人眼前一亮。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高二女生杨思逸家的小狗“叮当”,有一件特别的“传感衣”,分别在头部、四肢和尾部装有“加速度传感器”。这是主人为它设计的一套“小狗语言翻译系统”。杨思逸说,去年,四岁多的“叮当”有一阵胃口不好,整天无精打采,过了几天才发现它肠胃出了问题。“要是能听懂宠物的语言就要了!”杨思逸说,当时,正好物理课上学到加速度,这给了她灵感,希望通过捕捉小狗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各部位的动作变化特点,来读懂它的心思。经过大量数据收集和决策树分类,这套系统已经能较为准确地读出“冷静”“离我远点”“抱抱我”“快快快”等四句“小狗语”。图说:投篮姿势评价系统“以前,我是球队的‘饮用水管理员’,常年替补,现在我有上场机会了!”松江区九亭中学男生王语柯说,这是AI给他带来的帮助。才初二的他,已经长到了1米84。和很多男生一样,是个篮球迷,走在路上还会情不自禁地比划着投篮的动作。奈何一到场上,他的命中率就不高。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学习编程的他,想设计一个矫正投篮姿势的练习机器。他通过Python编写程序,以头顶、胸口、右肘作为判断姿势是否正确的标准,再设定阙值来检测投篮姿势正确与否。王语柯说,电脑轨迹图果然帮他找到了“冷板凳”背后的症结,“手腕向后翻到°再往前压下,命中率最高;我的问题在于触球那一瞬间手腕用力方向总是歪掉”。虽然已经升入高三,但是遇到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卢湾高中学三名男生衣博杨、杨瑞尊和曹亦宁还是带着他们的课题《基于人脸检测和行人轨迹预测的自动门设计》赶来。图说:基于人脸检测和行人轨迹预测的自动门设计如今的上海便利店随处可见,但有时感应门过于灵敏,以至于人一靠近就会造成误触发,在一声声“欢迎光临”中,不知不觉造成了能源浪费。“一开始,我们想通过人脸检测。因为人如果要入店的时候会从侧面转为正面,所以我们设定只有在摄像头识别的面部面积明显增大时,感应门才开启。”衣博杨说,但是,后来大家发现,如果行人面部被帽子、雨伞等遮挡,这一办法就不能奏效。于是,他们又想到,以行人两脚中点为观测点,通过LSTM轨迹预测方法,根据行人轨迹来预判他是否会入店。学校的人工智能实验区为他们提供了实验用的感应门,他们成功试验了“正脸进门”“侧身路过”等常见情况,也试验了“转弯不进门”“小角度转弯进门”等特殊情况。几名男生坦言,目前,单人通过的情况已经能实现较准确判断,但是若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留待解决。“当人工智能成为人的记忆外存和思维助手时,教育应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帮助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准确定位自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发言中强调。对此,卢湾高中校长何莉感同身受。在她看来,让学生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除了技术,更要学的恰恰是那些“不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能力,比如对生活的观察力、对审美的感知力、创意的能力和共情的能力。作为“AI+5G”智慧高中标杆校,卢湾高中构建了AI基础、AI+学科、AI+城市、AI+审美、AI+情感、AI+创意等六大课程群,带领学生走进前沿科技,并形成在未来生活得更好的必备品格。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李诚想对有志于从事AI领域研究的未来一代说,科学研究要结合生活实际,着眼于现实需求,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更需要稳扎稳打,加强团队合作。新民晚报记者陆梓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