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前鲁迅先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呼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顺应孩子的天性,把孩子培养成为“完全的人”。
身边的朋友陆续升级为爸爸妈妈,每次聚在一起时的话题和话风也全变了,他们乐此不疲地分享宝宝的一颦一笑,觉得养育孩子真是一个充满奇迹的过程。虽然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孩子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孩子,这是毋容置疑的。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关于潜意识的理论,通过他的理论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梦就是潜意识这个画家描绘的图画,弗洛伊德解开了潜意识的图画语言,也就等于解开了图画的心理语言。在继弗洛伊德之后,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开启了绘画治疗的实践,他尝试绘画曼陀罗图案,从而缓解了自己很多心理症状,积累了大量绘画治疗的经验。从此后,把绘画作为深入了解孩子的手段,开始被广泛应用。
绘画是探究孩子心灵的窗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将心理学融入艺术教育,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绘画就像是一部神奇的翻译机,当父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能具备这样一种本事,看到孩子的画,便能读懂他们的心。如此一来,就能让更多的父母看懂孩子的心思,让更多孩子的心里话被听到,被父母真正有质量地爱着。
孩子是表达的弱者,就算是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完全了解和理解孩子都绝非易事。而若能对孩子的一张普通画作甚至是随性涂鸦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就能洞悉儿童的心理以及亲子关系状态,还能了解孩子的天赋和秉性,这对于父母来说是多么的有价值。
家长通过绘画作品去解读孩子真实的需求,识别他们的心理“物种”,便能做到有质量地陪伴其成长。孩子们除了说出来的语言,还可以用图画、色彩、漫画符号来表达爱和多种情感,看起来是我们在教化孩子,其实孩子也在教化我们,把我们教化成为可以读懂心灵语言的“完全的人”。
弗洛伊德曾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
心理学家把孩子通过绘画表达自己情绪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宣泄。
孩子的第一本能就是宣泄,他们会在画中释放一些有序或无序的情绪,画面中可能会有攻击性和暴力倾向,甚至还会有血腥、黑暗的元素出现,这个阶段的画,通常让人感受到激烈、对抗的力量,如下图所示:
这是一个青春期孩子画出的图案,画面上有多处被戳破,正是我们所说的典型的宣泄画面。
艺术是一个最无害的出口,当他们把情绪发泄到艺术的出口,还会获得情志开发的正面收益。如果父母此时阻断孩子表达的最后一个出口,当孩子情绪积蓄到临界点时,任何一个小小的压力都可能让他失控。到时候,谁也不知道他会在什么场合以什么方式对什么人爆发,才是最危险的。因此,父母一定要接纳孩子在绘画过程中任何形式的表达,要明白阻断表达是非常危险的。
第二个阶段,诉说。
孩子宣泄情绪结束后,就会进入一个疼痛期,这个时期他将会更加痛苦,对于表达自己疼痛的需求也会更高。因此,他们需要在画中表达出自己伤痛的感受,我们常常会看见孩子画创可贴,画被锁链缠住、锁住一类的画面,就是这个原因,如下图所示:
这是一个孩子画出的用尖尖的牙齿咬断手臂,身上缠着锁链,这都是创伤的表达,是在表达疼痛感和束缚感。
父母一定要允许孩子去表达,让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平息内心的不甘和委屈。如果能懂得一些解析的常识就更好了,因为孩子画出的伤痛的位置、形态很多都是针对具体感受来表达的。
第三个阶段,修复。
情绪逐渐平息下来后,孩子的内心进入最疲惫的阶段,只想做简单重复的事来抚慰自己。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多见的疗愈方式是重复画一些喜欢的图案,只有画最擅长、最喜欢的造型,才不会让自己太累,如下图所示:
这个小女孩每天重复画同一个造型,当看不到绘画水平的明显进步时,就可以判定这是在第三阶段。
当进入修复阶段后,很多孩子会画一些温馨、有爱、有支持的画面,这是在为自己补充心理能量、精神营养。当孩子已经可以自我补充营养和力量时,就是快要痊愈并进入升华阶段了。
第四个阶段,升华。
经过以上几个阶段后,孩子补充了能量,会呈现出一种更好的生命状态。绘画激活了大脑中的更多资源,灵感和生命的活力都会以全新的形式出现。此时的画面往往色彩丰富,情绪热烈,也有能力画复杂的细节,很多孩子甚至迷恋画复杂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是一个女孩的作品,色彩浓烈,画出了复杂的结构,也使用了多层渲染色彩的方法。
孩子的绘画过程,实质上是通过自己的天赋实现心灵成长、精神升华的过程。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产生创痛和困惑,就会开启深刻的思考,进而去追求精神的更高境界。这就是荣格所说的升华,这份收获也是绘画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的——将痛苦升华为思想和大爱。
以上的四个阶段,并非每一个都会经历,有些孩子的阶段变化并不明显,而且每个孩子的表达方式都不相同,父母要避免对号入座,以免误判或扰乱孩子的真实情况。
对绘画的接纳与尊重
父母与孩子相处必须先懂得接纳,接纳即尊重,这是建立所有关系的前提条件。
任何一幅画面,无论细腻还是粗犷,写实还是抽象,都没有好和不好的区分,那是孩子原本生命状态的自然流露和思维优势的表达。每幅作品中都闪烁着一个孩子本有的生命光华和天赋特征,作为父母要懂得对孩子的绘画进行接纳和尊重:
1.接纳涂鸦
涂鸦就是将玩和表达结合在一起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涂鸦的行为是非常有价值的。就算孩子会泼洒、甩、滴、拍打颜料,或者破坏画纸,将画具和环境弄脏,父母也要给予一定的理解和支持。涂鸦行为有可能激活他们大脑的某些神经元,还能修复某部分能力。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在培训班学习绘画是有价值的,但不支持孩子在家里随意涂鸦,觉得乱涂乱画毫无价值。他们并不知道,只要是学习都会有压力,自由涂鸦则是在解压,是孩子最好的表达工具。
2.接纳差异化
在日常生活在总是能见到这样的父母,他们看看别人家孩子的画,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看人家画得多好。”这是最让孩子难受的行为,他们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看不上自己。其实,同一个课程里每个孩子画出来的画都不相同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类型。这并不意味着,画得不像的就是画得不好的。
这些都是4岁的孩子画出来的蜗牛,有的孩子可以画出蜗牛准确的形状,也有的孩子画出来的蜗牛壳不是螺旋形状而是交叉的分割线,还有的孩子画出来的蜗牛是一些圆圈的印象而已,很难看得出来这是只蜗牛。
正是因为每个孩子的思维模式都不同,才会出现有的孩子天生擅长模仿形体,有的孩子对色彩敏感而忽略形体,有的孩子乐于将看见的物体进行再设计等等,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的作品是不能拿来比较的,他们的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个性发展。
3.接纳发展中状态
很多父母总是在纠结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总是画黑白画,不爱上颜色,是不是他色彩天赋不好?还有的家长质疑说孩子只喜欢画画,不爱说话和交朋友,是不是他缺少情感能力?
孩子在一定阶段,不喜欢画颜色是很正常的,可能是孩子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某个他感兴趣的部分上了,顾不上涂颜色。因为他们把注意力都投入到了某件事上,所以在这个时期就不太爱交往,语言也不多,这不意味着他们存在情感能力、色彩能力等方面的的缺失,这只是孩子处于发展中阶段必然会经历的状态。
孩子在发展中呈现出来的不成熟、不健全或不均衡的状态,需要父母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要懂得接纳孩子发展中的状态,所谓的静待花开,就是如此。
4.接纳任何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当父母看见孩子画的内容是黑暗的、充满负面信息的,就会很焦虑,甚至会斥责孩子。其实他们画的内容只是一种情绪表达,并非动机表达,大可不必过分解读。
这是一个男孩的画,画面满是象征死亡的骷髅,从画面中能够感受到他的情绪,而此内容并不能代表他行为出现了什么偏差。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没有道德问题,只有心理问题。父母在面对孩子的绘画作品时,不管怎样的形式,怎样的内容,都不能随意以自己的道德标准为尺度去做评判。
解读孩子绘画的人物
现在我们知道了,绘画是孩子的一种“潜意识语言”,每个孩子的心理状态不同,画出来的画就不同,显示出的思想和内心感受也各不相同。
经调查研究,孩子们最普遍的画以人物画为主,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人物画的解读方法,希望能够帮助父母从孩子所绘画的人物细节中读出他们心里的重要信息。
解读人物画,一定要询问所画的对象是谁,如果孩子说不出画的是谁,而画中人物正好吻合自己的性别和年龄,那这个人身上就会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投射其中。也许他画的某个人物的装扮、表情、对白、动作代表的都是别人,但线条、力度等方面的特征,还是会表现出绘画者自己的性格特征。
1、头部
孩子一根一根地画头发,画得整齐而有顺序,代表画画的孩子内心细腻,追求完美;把头发涂得很黑,反复强调,代表画画的孩子自我要求高,对他人要求也很高,而自己也经不起挫折;从上往下画平行和没有生长秩序的头发,代表偏固执的性格,这样的线条越多,说明越固执;从下往上画头发的孩子,往往处于很粗心又比较焦躁的状态。总之,头发是孩子心中一个人特点的标识,也是魅力和时尚的象征。
2、肩膀
感觉对生活和学习有压力的孩子,常常画出低垂的肩膀;画出平肩的人的孩子,往往喜欢承担责任,肩膀越宽代表越有担当;而画面里出现肩膀高耸是权威者的象征,代表这个孩子喜欢做领导。
3、手臂和手
4岁以前不画手是正常的,因为孩子的小肌肉发育还未完全,因此表达细节的能力弱。4岁以上的孩子基本都能画出手臂和手掌,如果手臂向上举起,表示孩子个性开朗,情绪高昂。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表示支配力越强,主动性越强,画下垂且贴近身体的手臂的孩子则比较温顺。手臂部分画得比较大,代表手的行动力强,也有可能这个孩子好打架、占有欲强。
4、耳朵
孩子不画耳朵,通常代表他在这个阶段比较自我,对他人的建议有逆反心理,不喜欢听家长啰嗦,青春期的孩子特别讨厌家长问很多问题,不画耳朵的情况特别常见。画过大的耳朵时,如果画的不是卡通形象,可能表示孩子比较敏感;画精灵耳朵,代表对某种幻想世界感兴趣;画出某种动物的耳朵,代表孩子很喜欢某种动物,或者个性中有某种动物的特征,也代表这个孩子有比较调皮的个性。
5、牙齿
孩子画出整齐或方形的牙齿,通常代表孩子有说话的愿望或有语言天赋;画出犬牙,通常代表有攻击性或语言攻击的愿望;画满口尖尖的牙齿,甚至画出带血的尖牙,往往代表孩子这个阶段有负面情绪、愤怒情绪和攻击性。
6、眼睛
孩子把眼睛画得太大的孩子,代表观察力好,或比较敏感、多疑;画睫毛的孩子,对美比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