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人工智能的未来和前途。AI是炒作也好,AI是泡沫也罢,即或AI有着无量的前程,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新引擎,那也只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最为关键的问题是:AI在现实生活中与我何干?如果意义重大那我就去卷它,如果没有什么意义,我就当来打趟酱油。
这样我们就需要首先弄清这人工智能到底是个啥。人工智能的深奥就在于即便这么简单的问题也并非容易厘清,因为什么是人工智能到现在还没有清晰的、一致认可的定义。事实上,你如果去谷歌搜索问题“什么是人工智能?”,产生了令人震惊的12.8亿个结果,而“人工智能的定义”产生了近10亿个结果。有一种说法很多人认可,也包括我自己: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它试图理解智能的本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智能机器,这些机器能够像人类智能一样做出反应。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人的智能?我们又为什么需要机器去模拟人的智能呢?提到人的智能,我们都会立马想起人的大脑,这是人类智慧的的来源和引擎。尽管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仍然没有完全了解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即使在专家中,关于人类智力究竟是什么仍然存在很多争论和分歧。人的智能是指人类在认知、思考、推理、学习、创造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基于人类的神经系统、大脑结构和经验积累等因素形成的。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能力,它包括思考、推理、学习、创造和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这些能力是建立在人类的大脑结构和神经系统的复杂性、灵活性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的。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由神经网络组成的有机器官,它经历了长时间的优化过程,使得这个系统变得高效且运行有效。这个系统负责调节我们的基本生物功能,如进食、运动和休息等,同时也负责执行复杂的感知和模式识别任务。
大家可能早已听闻,目前最流行的AI模型算法-深度学习,其核心也是神经网络,而且设计时尽可能按照我们对人脑的工作方式建立AI神经网络机器算法和模型。但是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类似的结构作用域我们人类所产生的人的智能与作用于机器而产生的人工智能却展现出了几乎相反的智慧能力。这就是著名的
莫拉维克悖论。对于人类,拿起一杯水或者系上鞋带,这可以说是最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这种事情对于AI大模型,哪怕它有几千亿参数和海量的算力支撑,这也绝非容易做的事情,特别是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它非常不稳定。反过来,对我们来说比较困难的是两个六位数的乘法、下一盘围棋,或者在一个链接层面超过三层的复杂规则下进行推理。矛盾的是,对于我们大脑来说容易的事情,对于计算机的现代数字技术来说却很难,反之亦然。这个悖论最早由汉斯·莫拉维克于年提出,后来被称为莫拉维克悖论。
我们毫无意愿去探究莫拉维克悖论的来龙去脉和解决方案,我们也没有功夫(当然也没有能力)去在这个基础上改善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模型使其尽可能全面接近人类智能的水平。但是我们想要说的是莫拉维克悖论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他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非常有前景的AI之道,这就是让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进行互补,使人工智能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第二大脑。
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它具有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高速分析和决策。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优化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精度和效率。
然而,人工智能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它缺乏人类的高度认知能力、创造力和情感理解能力。虽然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学习和模拟人类的语言和行为来模拟人类的思维,但它仍然缺乏人类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此外,人工智能也无法理解人类的情感和情感变化,这使得它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交和情感场景。
相比之下,人的智能则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人类可以快速地处理复杂的社交和情感信息,并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人类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知识积累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智能水平。
因此,通过将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进行互补,可以使得人工智能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第二大脑。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为人类提供高速分析和决策支持,而人类则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和适应性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莫拉维克悖论让我们憧憬着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身边随时携带着自己的第二大脑,就像现在的手机一样,成为我们的伴侣、助手。两颗大脑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相互促进。这样的结合可以让我们在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方面更上一层楼。
#AI大模型应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