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有不良情绪,小班幼儿也不例外。而且,3~4岁小班幼儿的情绪更易显露也更不稳定。由于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识别与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在面对突发情况或者挫折情境时会变得手足无措,只好以“哭”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因此,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让幼儿知道自己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从而有效地调节情绪,提升对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
以共情活动为抓手,引导幼儿建立识别和理解情绪的意识
情绪识别是指幼儿能够准确地辨识自己的情绪,或能够通过他人的表情、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等信息判断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绪理解则是指幼儿能够解释自己或他人情绪产生的原因,或根据事情经过、坏境等情境线索,或他人的习惯、性格等个人线索,推测他人情绪的能力。
3~4岁是幼儿情绪识别与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就是说,在小班阶段,如果老师引导得当,幼儿根据当下的坏境、事情的发生发展等线索推断和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能够获得迅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实践证明,通过和幼儿共同看图片、看视频、分享绘本、阅读故事,并一起讨论其中角色的情绪和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帮助幼儿提升情绪识别和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共情陪伴主题活动中,请幼儿观察和判断故事主人公。小老虎丹尼尔及其小伙伴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会这样,可以说是每节活动的必备环节。例如,“我感到紧张”这一主题,它讲述的是小老虎丹尼尔第一次去参观学校,感到非常紧张。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老师会不断请幼儿来观察并分享自己对图片及视频中丹尼尔情绪的感受。
比如,在丹尼尔出发去学校前,老师会问:“丹尼尔要去做什么?“他的心情怎么样?”有的小朋友说:“丹尼尔有点害怕。”有的说:“不开心。”结合这一情景,老师引导幼儿去感受,当他们第一次做某件事情或者到一个新坏境时的心情,比如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体检,帮助幼儿为情绪命名,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有紧张和害怕的时候,紧张也是很正常的。
以日常互动为契机,现固幼儿情绪识别和理解的能力
当然,对幼儿情绪识别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不只停留在主题活动中,日常应用也很重要。为了加强幼儿对自身及他人情绪识别的敏感性和理解的准确性,在区域活动的总结部分老师加入了情绪分享的坏节。最开始,小朋友的分享基本都是:“我今天很开心,因为我玩了……"但是逐渐地,变化出现了,孩子们分享的情绪变得多样,甚至偶尔还会超出老师的预期。
有一次,大宝抱着胳膊走上来,边跺脚边怒气冲冲地说:“气死我了,嘟嘟一直在玩那个小汽车,一直玩…”大宝的声音越来越小,说到最后眼泪出来了,看到大宝哭泣,我一边把他揽在身前,一边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大宝现在是什么心情?“有的小朋友说“生气”,有的说“伤心”,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朵朵站起来说:“又生气又委屈。”这个回答真是大大出乎了我的预料,我继续追问她:“你能说说大宝为什么又生气又委屈吗?”朵朵停了一下说:“大宝想玩小汽车,但嘟嘟一直在玩,他没玩上。”我扭过头看着大宝问:“朵朵说你现在又生气又委屈,是这样吗?”他冲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让我不禁惊叹,当我们在情绪和感受的层面对孩子们多一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