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语言识别 >> 语言识别前景 >> 正文 >> 正文

收获好情绪,从远离职场语言暴力开始

来源:语言识别 时间:2023/6/6
泛发性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779961.html

有个刚入职场的女生小王前来咨询,初入职场的她,为了经营好职场关系,可谓是煞费苦心。时不时的会往公司带一些自己在家做的小点心,热络给同事分享好吃好玩的店铺,帮同期的实习生一起整理文件等。

她也收获了公司一些老职员的赞美,但是公司里有个职员的赞美,让她感到非常的不适,但是又不好意思跟人对峙,怕别人以为自己是小心眼。

究竟是什么样的赞美呢?让她如此的憋屈。

例如:

小王带了自己做的点心到公司,点心不仅卖相精美,味道也是绝佳。周围的同事都在称赞她,这时候那位同事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很好吃哎!完全看不来是你做出来的东西。”

公司同事小刘打算在下周办个生日聚会,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刚好小王上周刚参加完朋友的宴会,就顺势推荐了一下,小刘看到了小王手机里的照片连连点头说不错。这时,坐旁边的那位同事说:“哇!环境真不错呢!看不出来你也是会去这种地方的人。”

小王跟同期的实习生小黄关系不错,小黄接了一个项目,因为资料内容多,所以任务艰巨。于是小王就利用午休时间帮小黄一起整理资料,刚好那位同事去拿外卖路过时震惊的说道:“你原来那么乐于助人啊,看来我之前一直都在低估你呢,我还以为你很高冷。”

虽然听起来像是在夸人,可怎么听怎么别扭,好几次小王都差点因为这个炸毛,但想到自己只是个刚转正的实习生也就不敢多说什么。

听完小王的分享,小编下意识就联想到了“暴力夸奖”这个新鲜名词。

小王又问:“真的是我小心眼嘛?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这个同事我在公司感到很憋屈,总觉得她阴阳怪气的。”其实小王会有这种心理是正常的,这位同事的夸张实则是包着糖衣的“语言暴力”。利用夸奖的表现,去讽刺对方给对方的心理造成不适,给对方一种我好像做错了的暗示,久而久之这种暗示会让对方会产生一种自卑情结,开始怀疑自己原本对的行为。

伪装成夸张的语言暴力威力如何呢?语言暴力,指的是通过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而语言暴力也大多数发生在不对等的关系上,例如: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上司对下属等。从表象上来看,语言暴力虽然比肢体暴力显得文明,但所造成的实质性伤害不小于肢体暴力。如果青少年长期遭受着语言暴力,很有可能摧毁心理健康,严重影响着健全的人格,甚至还会引发厌学、违法、自杀等。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说:“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当然,成年人在面对语言暴力也很难幸免遇难。

如果我们能生活中,也跟小王一样遇上了赞美暴力我们该怎么办?

发现赞美中隐藏的语言暴力。在人际交往中,要能够正确识别语言内容里的攻击性。当别人利用了伪装成赞美的语言攻击你时,要能立刻发现他人的恶意,不要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不要认为自己时“小心眼”,承认他人对自己的伤害。

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是亲密的人对你采用了语言暴力,我们应该找一个时机,把自己的想法以及难受的部分告知对方,并提醒对方这种行为会对你造成伤害。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看似夸奖实则贬低的言语去打击你。

找人倾述情绪。找一个你信任、合得来的人进行情绪倾诉。这个人可以是亲人、也可以是朋友,又或者是心理咨询师,告诉他们你的感受,和他们商量对策。

和“施暴者”分清界限。每个人心理都有防区,对于“施暴者”,不主动挑起冲突,当对方主要向你发起攻击,为了防止事情进一步的恶化,可以选择去无视他。做好你自己,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恶行,但可以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减少与“施暴者”的接触,将伤害降到最低。

事实上,生活中我们不缺少善良的人给予的真正的赞美,对于那些饱含攻击性的赞美,我们可以选择不接受。

图片参考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