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辉(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教授)
新冠疫情已席卷全球,对人类健康安全、国际政治格局、世界经济增长、教育交流合作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新冠疫情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叠加,使世界秩序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语言研究不仅需要研究语言内部的问题,还需要研究与外部世界的互动问题。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一批语言学者积极响应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需求,通过行动实践和学术研究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彰显了语言研究的巨大应用价值,体现了运用语言主动服务国家需求的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当前新冠疫情影响下语言应用研究需要推进五大任务。
一是应急语言服务。疫情暴发后,应急语言服务在医患沟通、防控信息翻译传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应急语言能力建设、应急语言技术和资源、应急语言服务实践、应急语言人才库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探讨,取得了我国应急语言服务研究的初步成果并用于指导实践。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研究应急语言服务标准体系、服务能力、应急语言语料库建设、应急语言服务智慧系统、应急语言人才培养模式、应急心理援助、应急语言服务与应急管理的融合、应急语言服务与社会公平、应急语言服务效果评估、应急语言服务国际化、应急语言服务常态化机制等问题。
二是语言舆情动态监测。新冠疫情影响下语言舆情往往会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成为疫情防控中的治理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语言舆情进行动态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及时掌握舆情变化,迅速采取措施进行精准干预和处理。语言舆情大数据可支持对舆情的事前研判,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将治理端口前移。动态监测研究除了要加大语言舆情的话语分析外,还需加强对语言舆情大数据的应用、语言舆情触发动因和引导机制、网络谣言的治理和消解策略、网络语言暴力的监测和治理、语言舆情和社会舆情的关系等的研究。
三是国际话语建构与传播。疫情暴发后,在病毒命名的污名化问题、疫情引发的种族歧视和偏见问题、病毒溯源的政治化问题及疫苗政治化问题的应对方面,均显现出我们在国际话语建构与传播方面亟需加强。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赢得国际社会尊重,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需要进一步研究。当前,有关新冠疫情的国际话语建构与传播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未来在疫情话语的议题设置和引导、国际话语传播体系和传播能力、国家翻译能力等方面加强研究的同时,还需要深入进行疫情的话语分析,进行话语的精准传播,发挥受众在国际话语传播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话语传播的跨文化管理等。
四是中文国际传播。近年来中文已进入70多个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新冠疫情迫使全球范围的中文教育转为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进行,中文国际传播环境发生变化,传播渠道受限。线上中文教学从应急性质到常态化发展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当前需要在中文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提高、教学平台优化、线上教学资源整合、线上中文学习者学习行为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加强研究。
此外,在中文传播趋势、中文传播体系和传播能力建设,以及中文传播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和减贫的影响,分众化、国别化、精准化中文传播策略等方面也需加强研究,特别需要对中文传播成效明显的地区,加强中文在当地传播历程和传播规律的研究,形成中文区域化国际传播模式。
五是国别区域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新冠疫情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国际分歧和冲突加剧。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了解和掌握各国语言状况和语言政策,增强语言文化交流,促进国际理解和信任。当前,我国对各国语言政策虽然有一定研究,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别区域语言状况和语言政策的深度研究和调查研究,以利于我国与其他国家语言政策的精准对接。此外,还需要扩大研究的视野和范围,针对我国研究较少但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区域、国际组织乃至跨国公司等开展研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为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语言治理能力研究”(批准号:20BYY)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李璐宜吉网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