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语言识别 >> 语言识别市场 >> 正文 >> 正文

如何想到又做到,为人们提供了持续改变

来源:语言识别 时间:2023/8/6

今年读到的第二本书,即《如何想到又做到》,书中充分运用了大量实例、引用了多方实验的真实数据,借此来向读者阐释了改变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将其中的方法归结为带来持久改变的7种武器,其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将轻松地将这些工具运用到生活及工作中,从而彻底做出改变。

我会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梳理出来,有些不太适用的方法,我就粗略带过了。(不止如此,我也会省略掉一些有可能会对读者们产生干扰的辨证类的信息,因为在书中引用的大量案例及实验中,真正具备价值的内容是有限的)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太吸引我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非常擅长讲大道理。对于别人身上发生的事情,总是很容易给出客观的评判,这意味着,大多数时候,人们内心都很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但实际上让人们做出一些实质行为的改变,却总是难上加难。

因此当我看到封面上的“持久改变”这几个字的时候,我就已经决定要把它买回来了。能够让人想到该做出怎样的改变,同时还能持续做下去,如果有这种内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了解一下呢?

不过通篇看下来,更多的运用技巧还在于,如何帮助他人去重塑行为。因此我大概调整了一下思路,我还是倾向于将自我行为改变的相关方法分享出来。

那么作者提到的这七种能让人持续改变的武器分别是什么呢?

1、阶梯模型:整合步骤、目标与梦想

你有过不停地给自己制定计划、但又实现不了或半途而废的经历吗?我相信受到这种折磨和打击的人绝不在少数。

为什么有些人能按部就班地执行计划、实现目标,有些人却总是无法行动起来呢?

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先搞清楚步骤、目标与梦想之间的关系和差别。

不论实现梦想还是目标,它都是需要你制定一份可行性计划的,怎么让计划可行,这就有点技术含量了。

你想要实现的目标将会被划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而梦想是一个比目标还要不切实际的想法。也就是说最有可能实现的当然是短期目标,作者将其定义为1周~1个月的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目标。

有目标就一定要制定计划,没有计划自然谈不到实现目标这一步。

计划的目的是要将所有实现目标所需的步骤一步步拆分开来,并且将每一步都设计得让人无需思考就能马上开始行动,才能得到收效。

简言之就是让人容易做到的步骤,一旦你迈出了第一步,剩下的每一步只要不断重复前一步,就够了。

它究竟有多简单呢?比如你希望培养自己长期阅读的习惯,那么你只要每天都能够拿出5分钟时间看上2页,连续1周,就可以了。

这个简单的步骤也许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这个全新的行为融入到你的生活中,成为自动化行为。

当这个行为足够平常了,你就可以进行下一个短期目标了,你可以把每天看书的时间延长为10分钟,也可以改为每天看4~5页,总之就是循序渐进地执行计划,去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短期目标。

这样持续做下去,你就会发现实现长期目标和梦想都不是什么难事,最重要的是,你实现目标的计划要简单到每个步骤都不会成为你实现目标的障碍。

把每一小步都走稳,使每个计划中的步骤都能逐渐成为你的自动化(常规)行为,就是阶梯模型的核心要义。

2、社交磁力:让他人成为推动自己改变的力量

作者认为,如果你想要做出一些行为上的改变,你可以加入一些线上、线下的社群,去和那些与你有着同样目标及困惑的人结伴而行,这样将有助于大家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其目的是让人们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你可以通过寻找同伴,来强化自己的信念和自驱力,使你想要改变的行为能够持续下去。

不过我个人对于这一点却没那么推荐,毕竟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比如加入线上社群,就意味着你需要查看手机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而手机中的功能本身也是双刃剑,它既能为人们提供学习、阅读的乐趣,也能让人对浏览信息和无用社交产生上瘾行为。

当然,作者在书中虽然没有提及这一点,但他的预期是希望读者们能够将7种工具(武器)结合起来运用的。这就意味着大家都是有意识地在改变自己的行为。

然而即便如此,我也依然认为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对于我们所处的网络环境及人们的认知水平来说,还是有些冒险的。

3、要事为先: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那件事

作者列举了很多科学实验,关于如何引导人们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