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TMT记者王双阳
4月9日,央视报道称,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国家在鼓励创新,越来越重视高科技企业,未来10-20年是中国科技创业者最黄金的时代。
在人工智能的风口下,科大讯飞的股价从年的26元,涨到了目前的62元左右,市值近千亿人民币。那么,一直被券商誉为当前A股纯正的人工智能标的科大讯飞能否走好属于自身的“最黄金”时代?
自年上市至今,科大讯飞深耕人工智能技术已达19年;在科技行业还没有广泛认识到重要性的时候,早已押注语音智能化,并在互联网大潮中,这家更像传统B2B软件的企业快速掉头,基于互联网维度开拓了人工智能的天空。
随着科技部于年11月15日宣布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以及于12月13日正式批复依托科大讯飞建设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讯飞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同时入围。AI的市场已经出现了BAT的身影,这也是对科大讯飞能力的更好诠释,同时也点明了科大讯飞要面对BAT强力抢夺细分市场的危机。
如此,BAT已经布局和深耕人工智能,科大讯飞将如何保住AI界的TOP4?
六大行业雨露均沾,变现业绩或许“焦虑”
自年5月12日上市以来的10年间,科大讯飞复权股价涨幅超过10倍,市值由32.48亿元增长至亿元,增长率高达%;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10年累计增长21倍;净利润年均增长率达23%,十年累计增长了6倍。
科大讯飞股价自年5月以来,一路上涨,曾在8月28日创出历史最高价64.77元,涨幅超过%;上周市值突破亿元。即使在年12月初以来股价有所调整,市值较巅峰跌去超过亿,科大讯飞当前总市值仍然在亿元以上。
当然,科大讯飞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既受到了资本的热捧,也受估值方面的质疑;尤其是在年8月底受到了著名学者薛云奎的“股市上的大公司,财报上的小公司”的质疑,而业绩表现正是质疑和争议的双刃剑。
根据3月28日披露的财报,科大讯飞年营收达54.45,同比增长63.97%;而净利润为4.35亿元,同比下滑10.27%的下滑;再次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现象。
从上图可以看出,科大讯飞已多年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科大讯飞在年-年的净利增长速度分别为52.75%、39.57%、12.63%、13.73%和-10.27%,可谓一路走低。
对此下滑,科大讯飞有两点解释:第一是来自年收购安徽讯飞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这一点已在前三季度报时做出了解释说明,前三季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4.18%;收购安徽讯飞之前,科大讯飞已持有其49.02%的股权,在收购之后,根据会计准则,49.02%的股权因重新计量,产生了1亿多元的非经常性损益;第二是来自在各种领域的加大投入,主要是销售费用以及研发投入的上升;年的销售费用为11.11亿,同比增长71.3%,研发投入为11.45亿,同比增长61.5%。
对于科大讯飞的发展路径,“重点布局教育、政法、医疗领域;在这三个主赛道,做深做透,做成业务引领根据地,形成很强的护城河”,刘庆峰在本次博鳌论坛上如是表示。
根据年财报显示,按照产品分类来看,科大讯飞的主营业务涉及到了教育教学、智慧城市、政法业务、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汽车领域、智能服务和其他业务等七大主营业务,可谓是对教育、智慧城市、政法、消费者业务、汽车、智能服务六大行业“雨露均沾”,看似。
“科大讯飞是市场中倚靠政府补贴盈利的典型案例,它的股价和它的产品是割裂开的。”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如是表示,同行们的疑惑之处在于,该公司的确持有核心技术,例如语音识别;甚至AI等其他方面也有一些。但实际上却一直没有看到科大真正在产品营销上的高增长,“讯飞的产品,叫好却不叫座”。
“软件信息建设和TOB端的教育业务、产品类型皆有一定的季节周期性,同时,政府补贴的周期也体现在了科大讯飞每个季度的业绩表现上,即通常后两个季度的业绩表现良好,前两个季度往往是负增长”,记者向一位长期观察科大讯飞的行业观察者了解到,“多年依赖于政府补贴输血,净利润名不副实也令科大讯飞备受质疑。市场认为,政府补助占净利润的比例更能反映其盈利能力问题,政府的高额补贴是造成科大讯飞净利润连年增长‘错觉’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一位不具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