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语言识别 >> 语言识别介绍 >> 正文 >> 正文

众AI公司开始自研芯片,中国公司也不甘其

来源:语言识别 时间:2024/12/2
英伟达无疑是这波人工智能浪潮最大受益者。此前无数分析报告让它出尽风头。不过在最近以来,行业里出现了相当多的挑战者。英伟达的地位是否会被撼动?不妨让我们分析一下。

01

英伟达的技术实力

想了解一家公司为何如此成功,就得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历史。不得不说,英伟达(NVIDIA)在AI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非常显著。自年成立以来,英伟达一直致力于设计显示芯片和主板芯片组,并逐渐进入人工智能计算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英伟达已经成为AI芯片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在年代初,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一款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GPU”的3D图形处理器。GPU是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processingunit)的缩写,是一种专门用于加速图形渲染的芯片。GeForce拥有4个渲染管线(renderingpipelines)、位内存总线、万个晶体管、每秒万个三角形和每秒万个像素的性能,大幅超越了当时的竞争对手。

在AI领域,英伟达推出了多款适用于人工智能加速的芯片,例如Tesla、DGX和AGX等。这些芯片专为人工智能设计,具有高性能、低功耗和高度可扩展性等特点。英伟达的芯片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在目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英伟达的产品非常强势,其H人工智能显卡在年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万块。

此外,英伟达还推出了新型大内存AI超级计算机DGXGH,该计算机集成了英伟达最先进的加速计算和网络技术,是首款将GraceHopper超级芯片与英伟达NVLinkSwitch系统搭配的超级计算机,通过采用新互连方式,将个GraceHopper超级芯片连接在一起,使它们能像单个巨型GPU一样协同运行,从而提供了1EFLOPS的性能和TB的共享内存,比年推出的上一代DGXA320GB系统的内存多出近倍。

谷歌云、Meta、微软等公司是首批获得DGXGH访问权限、用于生成式AI工作负载的公司。这些公司使用英伟达的DGXGHAI超级计算机来开发大型下一代模型,以支持生成式AI语言应用、推荐系统、数据分析工作负载等。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响自不必说,而在这个领域,英伟达是当之无愧的领先者。年5月30日,英伟达成为首家市值达到1万亿美元的芯片企业,也是史上第九家跨入美元市值“万亿俱乐部”的企业。

在发展历程中,英伟达非常注重合作,所以它目前已经拥有广泛的生态系统和合作伙伴关系,包括与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合作推出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的AI加速解决方案。这些合作进一步巩固了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

因此,可以说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非常显著,并已经成为了该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02

逃脱英伟达的围笼

众所周知的是,很多AI公司在开展人工智能计算工作时,需要使用英伟达提供的计算硬件和软件平台。因为英伟达在GPU和AI计算领域的技术和市场领导地位,很多AI公司依赖于英伟达的产品和技术来实现其人工智能计算需求。

但这种结果明显是巨头公司不想看到的。

所以,为了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微软等公司开始自研AI芯片,以往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厂商之一,它已在操作系统、云计算等领域拥有强大的实力和市场份额。如果微软能够成功开发出自己的芯片并广泛应用,这将对整个科技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微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研发芯片,同时还需要建立和维护自己的芯片供应链,这需要时间、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投入。

此外,微软还需要考虑与全球其他芯片厂商之间的竞争和合作问题。因此,有分析师认为,微软开发自己的芯片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投入和探索。短期而言,英伟达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品仍然将非常强势,并且出货量也将持续增长。

当然,对英伟达抱有微词的不止微软,还有OpenAI。

近期,OpenAI公布了自研芯片的决定,据称,该公司采用这一策略主要是因为公司发展受到了GPU的严重限制。

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奥特曼(SamAltman)公开抱怨英伟达GPU芯片稀缺,但英伟达的高端GPU芯片价格已经达到了每片数万。奇高的价格,不得不让AI公司另谋他就。

熟悉AIGC行业发展的人,应该知道,虽然这类技术发展迅速,但成本依旧很高。追根溯源,仍然是英伟达产能和价格因素导致。加之不同的公司对芯片要求有所差别,大批量标准化的英伟达芯片不能给出最有效率的解决方案。

但对于AI公司而言,等待英伟达出货或等待价格自然降低无异于等死,所以自研变成了向同行打价格战占领市场的不二之选。

并且,这条路并非不能成功,目前已经有一些公司通过自研芯片降低了AIGC的成本。例如,谷歌旗下的DeepMind就自主研发了一种名为“软神经网络处理器”(SoftNeuralNetworkProcessor)的芯片,用于其AI算法的训练和推理。这种芯片采用一种特殊的计算架构,可以更好地适应AI算法的需求,提高计算效率和能效。另外,特斯拉也自主研发了一种用于自动驾驶的AI芯片,可以降低其自动驾驶系统的成本。

虽然,自研芯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和制造工艺上的挑战。同时,自研芯片也需要与外部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在AI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众多公司选择了不妨尝试这条路。

有些公司明显已经等不及了,据报道,微软计划下个月推出首款人工智能芯片,这款芯片代号为Athena,是为训练和运行大语言模型的数据中心服务器设计的。此外,OpenAI也在探索制造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并已开始评估一个潜在的收购目标。

03

来自监管的压力

屋漏偏逢连夜雨,紧接着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向英伟达施加压力。其中,欧盟正在针对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反竞争行为展开早期调查,而英伟达在这个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欧盟委员会已经非正式地收集了有关图形处理器(GPU)领域潜在滥用行为的意见,以了解是否有必要进行未来的干预。虽然,这一初步调查可能永远不会导致正式的调查,除非有足够的事实表明存在非法行为。但法国反垄断机构已经对英伟达在法国的办公室进行了搜查,以确定该公司是否涉及非法垄断行为。

在国内方面,经历了芯片制裁,让国内企业达成了要在芯片自主可控的共识。基于此,一些企业开始开展替代英伟达的工作。

其中包括,其中包括景嘉微、壁仞科技、芯动科技等领军企业。

景嘉微是中国最早自主研发GPU芯片的企业之一,其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工业、人工智能、云计算、军用等领域,有效地弥补了国内相关产业的空缺。景嘉微的GPU芯片已经实现了%自主研发,成功打破了欧美企业对GPU市场的霸主地位,为国内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壁仞科技也推出了BRGPU芯片,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另外,还有长沙景嘉微和上海天数智芯的智凯芯片等企业,也在积极开展GPU芯片的自主研发。

在华为与科大讯飞合作研发的新闻中,这一点讲的就更加直接。

此前,华为和科大讯飞公布了二者正在合作研发一款AIGPU,预计性能将与NVIDIAAGPU相当,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产品发布。这是在年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刘庆峰所发表的言论。他表示,这款AIGPU是与华为合作研发的,并具有与NVIDIAAGPU相媲美的AI性能。

虽然还没有关于华为和科大讯飞合作的AI芯片的具体面世时间。但是,近期将有一款采用华为的鲲鹏芯片和科大讯飞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星火”GPU芯片的设备应用到京东智能音箱“叮咚”中。

可以说,这也是对芯片制裁的又一次有力回击。

但短期而言,至少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英伟达的地位目前看起来相当稳固。

从财务数据上看,英伟达的表现也相当出色。例如,在年四月到六月,英伟达的销售额达到了亿美元,环比增长88%,同比增长%。

虽然,未来市场的竞争可能更加激烈,新兴的技术和公司也可能会对现有的市场格局产生影响。但,要想在短期内撼动英伟达,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你还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了解,欢迎留言给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