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语言的沟通医护人员就能轻易明白患者的需求这样贴心的发明是不是让你觉得很暖呢?近日,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鲁林秀、主任朱应群等医务人员的创新发明—一种非语言障碍患者的沟通装置,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经过实践证明,使用该装置与非语言障碍患者沟通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治疗,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对患者常见的需求进行收集并制作成小卡片,患者可以自己拨动指针或示意护士拨动指针,反映自己的需求。图片由通讯员提供)黄爷爷是一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常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有一次黄爷爷急需解小便,戴上呼吸机面罩说话不方便,用手势又表达不清,满脸焦躁,护士们同样急得满头大汗,肚子饿了?哪里不舒服?想解大便了?想喝水了?......不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为此,黄爷爷一度不愿意使用呼吸机了。呼吸内科特别是呼吸重症病房,像黄爷爷这样不能用语言与他人沟通的患者较多,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以及咽部术后要求禁声的患者。他们病情危重,家属不能全程陪伴,在陌生的环境里,语言沟通受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而医护人员往往很难理解,不能及时获知患者的真正所需。这样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甚至不配合治疗,这增加了护理难度,也降低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为了解决临床护理中这一痛点,呼吸内科医护人员最开始给患者提供写字板,但是部分重病人因写不了字,需求表达受限。从年起,护理人员对科室内曾经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过无创呼吸机的患者进行调查,对他们常见的需求进行收集并制作成小卡片,让患者对卡片进行识别,从中筛选出意思表达最清晰的12张图片,制作成非语言沟通指示转盘。在试用期间,还增加了语音提示功能。最终制作出的转盘上,每张图片都配有相应的文字和语音,患者根据需要自己拨动或示意护士拨动转盘上的指针,医护人员就能明白其所需并迅速作出反应。这种非语言障碍患者的沟通装置的使用,有效解决了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沟通困难的问题,该院患者使用呼吸机的依从性比原来提高了40%。该创新发明,在年首届潇湘临床护理实践大会亮点展示中获“服务创新奖”。医务人员撰写的论文《人文关怀护理在RICU机械性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分析》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目前,这种沟通装置在医院的部分失语、听力障碍、语言沟通障碍的病人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来源:星辰在线长沙网丨通讯员:杨丹、鲁林秀、杨帆编辑:胡宇薇校对:邓佳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