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之前,机构来了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带着3岁多的儿子来做语言测试。因为之前在电话中聊过,我们也对孩子的情况有所了解。自打孩子从一岁半会叫爸爸开始,能说出口的词就不超过20个。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也发现孩子的行为有时表现得过于年幼,不太像3岁孩子应该达到的水平。比如说妈妈让孩子去拿个碗,可孩子只能呆萌地看着妈妈,直到妈妈用手指着碗,再三重复要求时,宝宝才能把碗拿来。
连这些简单指令都没办法执行,更不要说稍微复杂一些的句子了。平时有客人来家里,或者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出门游玩,陌生人和孩子说话时,孩子的回答只有嗯嗯啊啊和少数几个有意义的词汇,更多时候还得父母帮忙翻译才行。说到这里,妈妈的脸上还有些小得意,仿佛自己和宝宝之间的默契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父母成为孩子的翻译,是好事吗?
我们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每天接触的孩子不在少数,也许普通人接触不到这么多的孩子,无法理解“家长成为翻译官”这件事起初给我们带来的惊讶。什么是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意义完全相同的另一种语言。
但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平时接触的都是母语中文,同样的语言,而且不涉及方言,怎么就需要别人代为翻译呢?这就要从语言发育迟缓的特征谈起了。
我们一提到语言发育迟缓,就会想到最明显的标志是孩子的语言能力不足,不是说话特别晚,就是开口后语言发育的进程缓慢,词汇量稀少、构句能力差、理解能力不足和口齿不清等。这些问题造成了一个局面,就是孩子的需求和情感不能用语言表达,只能另谋他路。
当语言能力受限时,人体自动就会用其他方式代替,比如肢体动作、哭闹,这些在家长看来是不懂事的行为。时间久了,虽然父母明白孩子想要干什么,但外人却不知道孩子在表达些啥,“宝宝翻译官”这个职位便应运而生。
但是,给孩子当翻译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反而需要家长感到紧迫感。因为语言能力缺失的直接后果便是社交能力低下,继而引发孩子被孤立和取笑,孤僻、自卑和暴躁的性格从而产生。俗话说“三岁看老”,这些负面影响可能将陪伴孩子的一生。
父母想要辞职,该如何做?
翻译人员也有精力消耗完的一天,况且孩子的情况如果日益严重,再迟钝的父母也会逐渐发现宝宝和健康同龄人的不同。很多时候,所谓的传统观念,诸如贵人语迟、沉默是金只能是家长自我安慰的安慰剂,对孩子问题的解决一点帮助也没有。
当父母下定决心解决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时,到底应该怎么做就成为了新的难题。也许在有经验的父母看来,医院治疗、语言矫正和家庭训练的三步走策略,但新手家长却对这个策略有着种种怀疑和担忧。
医院治疗。无论孩子患有什么疾病,医院永远是治愈病症的首选。医院接受全方位检查,可以检测出导致语言发育迟缓的生理问题,然后针对问题采用药物或物理疗法,紧接着再进行后两步。如果没有生理异常,便可以直接进行语言矫正。
第二,语言矫正是目前唯一一种针对儿童语言障碍有极佳效果的解决方案。市面上有不少打着语言康复幌子的机构,或是按摩或是电击,更甚者用“灵丹妙药”吸引家长的目光。其实,语言发育迟缓更多地是因为大脑开发不成熟导致的构音器官不成熟,一定是需要一对一进行语言教育的。
第三点,家庭训练是儿童语言康复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家庭训练的内容其实是对语言矫正课程的补充和练习,就像在学校上学一样,家庭训练等于是课后作业,用于巩固孩子所学知识。语言矫正师在课上将发音方法教给孩子,但想要完全掌握则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
总体来说,“孩子的翻译官”这个职业本就不应存在,婴幼儿有自主表达的权利,也应该有自主表达的能力。当孩子有权利却没能力时,爸爸妈妈想的应该是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能力,而不是当个买办,替孩子将能力发挥出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