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语言识别 >> 语言识别资源 >> 正文 >> 正文

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生活史研究

来源:语言识别 时间:2023/5/26
白癜风什么情况 http://m.39.net/pf/a_4302816.html

编者按

近代以降特别是近50年来,秦汉简牍时有重要发现,研究收获颇丰,为社会生活史研究带来新材料、新问题,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秦汉简牍为研究王朝日常统治、基层吏员公务活动以及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等提供了哪些史料?从社会生活史视角出发,简牍研究给史学研究带来哪些机遇与思考?具有怎样的新特征与未来研究前景?本刊就此邀请三位青年学者展开探讨,以期进一步推动对相关问题的研究。

与谈人

孙闻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

符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郭伟涛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教授

主持人

本报记者赵凡

材料与方法:社会生活史研究的拓展

主持人:数十年来,秦汉简牍的重要发现不断,对当时社会生活多有反映。总体来看,所涉材料本身呈现哪些特征,对社会生活史研究有哪些推动?

孙闻博:自近代出土居延汉简以来,秦汉简牍接连有重要发现。特别是近50年来,瞩目发现尤为集中,目前秦汉三国简牍的数量已在22万枚以上。据出土类型,简牍可分遗址简、墓葬简、井窖简。此外,江苏高邮邵家沟、南京皇册家园遗存处于濒水环境,所出简牍或与特定活动及仪式有关。据材料性质,简牍可分为文书、古书(典籍)两类。文书还可区分公、私,前者对应行政文书、官用簿籍等,后者包括书信、名刺、非官用簿书等。古书包括经、子等典籍,医学、数术等技术书籍,以至法律文献。其中一些制有表格,绘有图画,并受到地域性以及记录者个人因素的影响,面相丰富多彩,多角度展现时人的精神世界与社会实践。

中国社会生活史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在80年代复趋繁荣。由于秦汉传世文献关涉有限,出土简牍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对古人衣食住行、人际交往、生老病死、民间信仰多有反映。遣册记录随葬衣物、饮食,可与部分遗存形成对应。北京大学藏秦简《折(制)衣》记录各类服装的形制、尺寸、剪裁和制作方法。虎溪山汉简《食方》辑存植物性食材和动物肉食的烹饪加工方法。尹湾汉简《元延二年日记》载东海郡功曹师饶日常办公的奔波劳碌。尹湾汉简的名刺、赠钱名籍,居延、悬泉汉简的书信分别展现了汉代纵横万里间的东南、西北普通吏民的人际交往。日书、东牌楼简人形木牍等则揭示秦汉信仰世界的冰山一角。

符奎:秦汉简帛的发现与研究史,可以说与中国考古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同步。在大量材料推动下,简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逐渐成熟。简帛材料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它本身是考古遗物;文本性质属于出土文献;为汉字与汉语史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可以补充、修正相关史实等。所以,简帛研究与考古学、文献学、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各学科在简帛研究方面的成果,最终在史学研究中得以融会贯通。

社会生活史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