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语言识别 >> 语言识别资源 >> 正文 >> 正文

书评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3种新工作

来源:语言识别 时间:2023/2/21

作者:[美]理查德·鲍德温(RichardBaldwin)著

译者:朱海燕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01年4月

年,导演斯皮尔伯格曾在电影《人工智能AI》中向观众展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1世纪中期,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从事大量工作的场景。

那时的我们,沉浸在剧情中的同时,会觉得这个“科幻”的世界还很遥远。

今天,科技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高速互联网都已成为现实。兴趣推送、机器人客服、自动驾驶、物联网……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行业和领域崭露头角,它们能够更快、更准、更好的处理和解决问题,我们渐渐感受到威胁。

灵魂拷问来了,科幻电影中描述的世界会到来吗,人工智能会取代我们吗?如果变革不可避免,哪些工作岗位不会被取代,人工智能的崛起又会催生出什么样的新行业、新岗位?

全球化研究资深专家理查德·鲍德温在其新书《失序:机器人时代与全球大变革》中,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机器人会减少工作,但不会减少职业

把你的职业想象成一张任务清单,列出所有需要完成的日常事务或任务。注意,这张清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变化中。

近年来,许多科技发明,比如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加上更好的软件和网站,我们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现在,办公室人员都集打字员、档案管理员、旅行代理、接待员等角色于一身,而在我们父辈所处的时代,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专人完成。这些事情既然可以由一人完成,当然也可以将其分解开来,由多人完成。

机器人就能为你分担部分任务。这意味着你会更高效,但同时也意味着你的公司不再需要那么多员工。不过,机器人并不会让你的职业消失,毕竟,很多职业中的某些任务还是需要至少一个真人来完成,但白领机器人可以降低人类员工的数量,这只是一个算术问题。

若银行的服务热线每天会收到个咨询电话,为了应对这些咨询,银行需要雇用10名人工客服。然而,如果让在线客服机器人接手了这10位客服的任务清单中的一些事项之后,所需员工的数量就相应减少了。因此,若该银行的服务热线工作量不增加,那么有些员工就必须下岗。

自动化技术会减少工作岗位,但不会导致整个行业消失。这并非什么新鲜事,自动化发展的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拖拉机使一些农活儿自动化了,但农业并没有消失,只是需要的农民数量减少了。未来几年,整个服务业也会经历这一变化。现在是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在大混乱到来前做好准备。

让我们思考一下:哪些就业岗位接下来会被机器人取代?我们要做的是弄清楚白领机器人现在真正擅长的是什么。这并非易事。

全世界约有种职业,白领机器人能做什么?

据美国政府官方数据显示,世界上大约有种不同的职业,比如驯兽师、CEO、劈石匠和锚杆钻机工人。每一种工作都需要一些技能。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商业和经济专家将所有工作技能分成18类,这里我将这18类工作技能大致划分成四大类:沟通技能、思考技能、社交技能,以及物理技能。

麦肯锡专家在年对人工智能技术在18种技能方面的表现进行了评估。鉴于只是一个粗略的评估,他们只划分出了三个等级:

一是低于普通人水平(“低于”);二是与普通人水平相当(“相当于”);三是相当于高级技术人员水平(“高于”)。

他们得出的评估结论很有意思,但也令人不安。

01沟通技能:搞不定人际交往

大多数工作要求员工们能够理解他人的言语,用麦肯锡研究术语来说,即“自然语言理解能力”。

与Siri、Alexis、微软小娜或者其他类似机器人交谈过的大多数人都认为,白领机器人有较好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但我们必须明白,这些软件机器人并不是像真人那样能完全理解词语的含义。

当训练数据库和计算机算力够大,白领机器人也许能完全理解我们的话语,但到目前,白领机器人的理解错误还不少,因此麦肯锡研究团队将人工智能的语言理解能力评定为“低于”普通人水平(见表5–1)。

但在讲话(自然语言生成能力)方面,机器人的表现就好得多,其得分被评为“相当于”人类水平。譬如Siri软件学习上海话的例子,就解释了为什么机器人“说话”要比“理解”容易。

除了说话和写字外,还有许多沟通形式。制作视频、幻灯片、演示文稿或者音乐都是非常规的沟通方式而已。现在人工智能正在接手一部分这样的工作。麦肯锡团队的研究人员将人工智能的非言语表达能力评定为“相当于”人类水平。

最后一种沟通技能是感知能力,指使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的能力。实际上,沟通就是与我们身边的各种实物产生联系,这在许多工作中非常关键。在大多数工作中,我们需要通过视觉、听觉以及触觉来识别物体。在这一技能上,人工智能获得了及格分数,与普通人的能力差不多。

0思考技能:思考只是处理数据

思考技能是所有服务工作都需要的能力,这也是服务工作尚未被机器取代的原因。思考包括许多类型,可以用一个线段表示:线段的一端是创意思考,另一端是逻辑思考/解决问题能力。

麦肯锡专家们认为,在这两端之间,还包括识别新模式能力、优化和规划能力、搜索和检索信息能力以及识别已知模式能力(见表5–)。

据麦肯锡调查研究表明:在创意思考、识别新模式、逻辑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人工智能低于普通人,而在规划、搜索和检索信息以及识别已知模式能力方面则高于普通人。

请注意,这是在单一维度上比较人类与白领机器人的技能。用人工智能专家的术语来讲,这些只是弱人工智能,这些技能背后的算法就像是一匹小马驹学会的唯一把戏。相反,人类有通用智力,这意味着我们会抽象思考。

计算机算法“思考”的内涵,与人类“思考”的内涵完全不同。人工智能所谓的“思考”只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猜测数据可能对应的结论罢了。其最擅长的是快速处理数据、比较数据和某个可能结论之间的关系,但是人工智能也只能识别那些预存在训练数据集中的模式。

03社交技能:没有同理心,情商低

有些人患有社交信号盲视,他们似乎无法或者不愿意体察他人难过、沮丧或欣喜的微妙心情。整体而言,白领机器人也是一样的。

这些社交技能对于经常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十分重要,如大型人力协调、团队合作或管理工作。

麦肯锡专家将社交技能划分为4种:社会与情感推理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合适地表达情绪的能力以及社交和情感感知能力,并将人工智能的各项得分均评定为“低于”普通人(见表5–3)。

人工智能的社交技能研究十分活跃。当前的研究热点是人工智能解读人类个体的社交和非言语线索的能力,而不是社会群体的反应。

例如,迪士尼公司正在让机器学习判断观众的反应,具体而言,是判断人们是否在“正确”的时间发出笑声。为了收集训练数据,该公司在一间有个座位的放映厅配备了多部可以监控观众面部表情的摄像头,迪士尼研究团队总共播放了9部影片,共计播放次。

最终,总共收集了万张面部表情照片。用这些数据进行训练后,算法只须跟踪某位观众的脸几分钟,就能预测接下来这位观众会出现什么样的面部表情。

04物理技能:力大且精准,就是不会看路

物理技能对于许多工作都很重要。有些物理技能是用来长距离搬运物体,即“大运动技能”,有些则是用来完成短距离动作,即“精细运动技能”,还有一种是“灵活跨越未知地形能力”和“导航”能力(见表5–4)。

与白领机器人对应,工业机器人可以称为“钢领机器人”,毫不意外的是,工业机器人的大多数物理技能都高于人类的平均水平,但它们在未知地形上移动的能力弱于人类。比如,机器人在亚马逊仓库中移动毫无困难,但要穿越崎岖或不寻常的地形,机器人的表现就不如人类了。

10%-60%的人被取代?到底多少人会下岗

白领机器人到底会让多少人下岗呢?事实上,许多研究人员已对此进行了预测。

在讲述细节之前,先提供几个重要数据。几年后,被白领机器人取代的工作数量在“多”和“很多”之间,即10%~60%。

两位牛津大学教授卡尔·弗雷和迈克尔·奥斯本是此类研究的鼻祖。两位教授首先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了美国各类工作的大型数据库,并将这些工作分解成更细的任务,然后筛选出那些可以自动化的任务,最后归纳出哪些是自动化可能性最高的工作。根据他们的研究,美国一半的工作岗位面临风险,精确的数字是47%。

最近,麦肯锡公司用同样的研究方法进行相同的研究,他们的结果显示,由于白领机器人越来越完善,60%的工作岗位面临自动化的风险。但最终有多少工作岗位会被白领机器人取代,现在我们还不得而知。

福瑞斯特咨询公司(Forrester)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未来10年,美国16%的就业岗位将被自动化取代,也就是说,每6个工作中就有1个工作被取代。这家公司预测,办公室工作面临的风险最大。

然而,该研究还指出,虽然自动化会夺走一些就业岗位,但也会产生相当于目前9%的新就业岗位。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机器人管理员、数据科学家、自动化专家和文案策划等。该研究预测,自动化导致的净失业率为7%,即每14人会有1人下岗。

不过,日本的一项调查得出的结论与上述研究结果截然相反。日本经济产业省下辖的一所研究机构做了一项调查,问题只有一个: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对你工作前景的影响?

结果显示,认为自己会失业的人约占全部受访者的1/3。对于像日本这样一个技术先进、自动化技术发展快于欧美的国家而言,这个数字十分庞大。更值得一提的是,选择这一答案的年轻人占比更大,30岁以下的青年人中有40%的人认为机器人会让他们失去工作,而60岁以上的人中只有0%的人持相同观点。

数字科技创造了3种新工作,看看你命中没

突飞猛进的数字技术可以创造三种新就业岗位。

第一,是与网络和电话服务相关的工作。随着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使用计算机会更频繁,对网络和电话服务的需求会不断增长。同时,物联网的发展,即机器之间的连接,则会进一步放大网络和电话服务需求。

要应对这股庞大的数据浪潮,唯一的方法是启用白领机器人。但人工智能,如阿梅莉亚和“她”的同事还是无法处理一些棘手的任务,所以还是需要雇用人工。因此,虽然人工智能可以代替部分人工,但工作量整体呈爆发性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总体而言还是会增加。

第二,是与数字产品的一个神奇特点有关——很多时候,获得数字产品不需要花钱。

首先是价格,使用白领机器人成本很低,它们就是一些计算机程序,企业也无须为它们完成的工作付费。

美国银行的机器人Rachel、亚马逊的机器人Alexa以及苹果公司的机器人Siri都供人免费咨询,所以使用者众多,为了应付不断增加的咨询业务,这些公司不断招人。

由于使用了人工智能,这些服务的成本几乎为零。并且,人们非常热衷于使用这些服务。最后,这些公司的雇员更多的是从事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人工智能软件管理等工作,具体的重复性工作则交给机器人来处理。

第三,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人工智能会有助于一些后台管理工作从海外(如印度)流回国内,这就能增加不少新的工作岗位。

为了减少人工成本而将一些常规的数据处理业务外包给外国公司的做法已经过时了。自0世纪90年代起,许多欧美公司开始将一些工作分包至海外,这催生了一个业务流程外包产业(BPO),印度的印孚瑟斯技术公司就是这一产业的代表性企业。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亚马逊雇员数量的增长就是一个明证。不过,亚马逊的例子也说明,净就业岗位和总就业岗位是两码事。这就像你把一块布的顶端剪下来一截,然后再把其中的半截缝到底端,下面虽然变长了,整体长度却缩短了。

在职场大量应用机器人可以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意味着员工总人数会相应减少。但是,机器人可以降低产品的价格,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因此也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亚马逊很好地诠释了生产力和产量之间的角力过程。

以上内容摘自《失序:机器人时代与全球大变革》(理查德·鲍德温著中信出版集团01年4月出版),版权归本书及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来源及出处。

《失序:机器人时代与全球大变革》将会纳入钛媒体Pro版书库,敬请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418.html